谐音的歇后语,字谜的演变和来历2.将‘有趣的汉字’

1.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2. 有趣的汉字(古文):有辜的汉字 3. 谐音笑话: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
谐音的歇后语,字谜的演变和来历2.将‘有趣的汉字’
1.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2. 有趣的汉字(古文):有辜的汉字
3. 谐音笑话:
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
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码拦裂,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4. 演变:
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
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竟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
5. 来历: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称“隐辞”或“隐语”。它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讽谏君主采纳自己的迟滞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
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制谜技巧逐渐成熟。
隋唐时谜语由民间进入宫廷,许多皇帝都喜欢猜谜。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猜谜成为市民的一大乐趣。南宋时,每逢元宵节,人们将自己制作的谜语挂在花灯上,供人们边观灯边猜谜取乐。南宋都城临安的灯谜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灯谜之乡”。明清时期元宵节猜灯谜更加盛行,并出现了研究谜语制作的专门著作。谜语就这样成了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并一直流传至今。2024-10-27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6 16:15: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2. 有趣的汉字(古文):有辜的汉字 3. 谐音笑话: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

  •  冥·哀 有关字谜,谐音,歇后语和有关汉字的起源的资料。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嘴上抹石灰——白说(刷)精装茅台——好久(酒)熬尽了灯油——烧心(芯)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打柴的下山--担心(薪)打架揪...

  •  唔哩头条 需有关汉字谐音的歇后语、笑话和字谜、汉字的起源的资料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锋册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

  •  废柴船长 有关谐音的笑话,歇后语,字谜以及几种汉字的来历

    有关谐音歇后语: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出太阳...

  • 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