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诸葛亮渭水一战典故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时间 渭水之战...
曹操和诸葛亮渭水一战典故
在中国有据可考的历史上,冠之以【渭水之战】的是只有三国时曹操进军关中与马超、韩遂联军在关中潼关、渭南一带进行的最后决战,史称【渭水之战】,又称【渭南之战】。
战争时间为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
渭南之战,曹操自诩为"兵之变化,固非一道"而灵活用兵的成功战例,颇受当时与后世的关注。
这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堪称中国历史上智战的经典。
【双方兵力】
参战兵力没有记载,但据考关中联军的实际兵力在六~八万,号称十万。
曹操的部队总兵力大致在五万~六万五千人左右。
【战争结果】
“(曹)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这次战役基本是一场双方兵力相当的交战。并非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满意请采纳。2015-07-22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时间
  渭水之战(公元211年)准确说应该是三国时期。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政权,时兴时灭,虽称十六国,实际上还未计及冉魏、西燕、代、北魏,吐谷浑、柔然等政权。各政权统治者素质多与三国时不同,故在谋略运用方面不及三国。少数民族多为全民皆兵、骑兵为主,所建政权,为保持民族特点,多实行两种军事组织体系。随着战争发展,中原地区到处建起坞壁城堡,使骑兵难以攻坚,加之需扩充兵力,步兵渐多,但骑兵仍是主兵。少数民族本为轻装骑兵,采用机动战术。但在坞堡林立的中原,与用传统方阵战术的汉族军队作战,加之此时已有了马蹬,所以两种战法开始结合,出现了以密集方阵作战为主的重装骑兵,并出现了以掠夺人口、物资、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破坏战略。
  东晋仍沿袭魏晋兵制,部曲私兵更为发展。因位于江南,水军发达,不仅有了载乘2000人的连舫,并开始用指南针导航,还发明了接舷战时重型兵器拍竿等。

  历史背景
  自刘备袭取益州(治今成都市)(参见益州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开始形成。三国为自保及发展,不断争夺战略要地:孙、曹争夺淮南,在合肥(今合肥市西北)(参见合肥之战)、皖城(今安徽潜山北)(参见皖城之战)、濡须坞(今安徽无为东北)五战,互有胜负;刘、曹争夺汉中(今属陕西)(参见汉中之战),经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一战,曹军败退长安(今西安西北)。随后又发生三家争夺荆州之战。荆州蜀将关羽,乘刘备攻占汉中、孙权进攻合肥之有利时机,北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参见樊城之战),企图夺取曹军占据的荆州二郡,为实施诸葛亮两路出兵恢复汉室的战略计划作好准备。
  而孙权却与曹操联合,乘关羽后方空虚用吕蒙袭占江陵(参见江陵之战),俘杀关羽。刘备为夺回荆州,东进攻吴,在夷陵之战中败于吴将陆逊。孙权夺取了蜀占荆州四郡,并控制了上游,获得战役上的胜利;曹操运用谋略实施离间,拆散了孙、刘联盟,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唯刘备丧地损兵,成为三角斗争中的失败者,战略地位大为削弱,已无力实现两路出兵恢复汉室的战略计划。
  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刘备、孙权亦相继称帝,三国鼎立局面于是确立。魏文帝曹丕曾两次攻吴,均因水军不强,难越长江天堑。蜀昭烈帝刘备死后,诸葛亮迅速恢复蜀、吴联盟,摆脱两面作战的不利局势,尔后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参见南中之战),巩固后方,积极准备北进。五次由祁山(今甘肃东南部渭水、西汉水间)攻魏,均因魏军采取坚壁拒守方针,无功而返(参见诸葛亮攻魏之战)。
  此间,孙权与蜀呼应,曾三次在淮南攻魏,亦均无功而还。大将军司马昭掌握魏国大权后,开始筹划统一全国。

  历史人物
  势必要说的历史人物一是曹操,另一个就是马超了,曹操是不用说的,而马超其人,用翻译原文的说法就是:
  超,蜀骠骑将军、五虎上将之一。父腾,汉征西将军。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诸葛亮对马超的评价是很高的“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髯公指关羽,羽素美须髯,有“美髯公”之称,故诸葛亮以髯公称之)之绝伦逸群也。”而杨阜也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所以也不难理解曹操曾谈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渭水之战
  渭水之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与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也称渭南之战。
  借考三国志演义的书目,此战重要的叙述章节是卷十二,而其前因后果则不仅是如此而已,引用史书原文:“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三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陈寿只用了三十多个字就给交差了,实在有点那个,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明确记载到美国西典军校的中国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指挥员体现出来的战争素养几乎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而整个战役所带来的影响,也决定了后近五百年的历史走向。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是战争史上战术应用的奇迹。而其间表现出的战略战术之绝妙,曹操对气候、士气等战事环境的掌握,及用兵的深谋远虑也绝非史书上那简简单单的三十多个字可以表达的了的。可以说,这场战役虽然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其对三国形势的影响也不及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但其谋运之深远,则远非三大战役可比。

  渭水之盟
  626年,唐太宗初即位,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10余万人攻占泾州,进至武功,京都长安戒严。
  突厥军进攻高陵,被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击败,杀千余人,并俘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颉利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派亲信执失思力进长安探听消息。太宗指责突厥负盟,囚执失思力于门下省。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至渭水边,隔岸责颉利负约。继而唐大军赶至,颉利见状,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唐给突厥金帛,突厥军队撒离唐境。
  这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2015-10-2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9:33: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时间 渭水之战...

  • anonymous 渭水之战是诸葛亮赢了还是司马懿赢了?怎么赢的

    渭水之战是曹操——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明确记载到美国西典军校的中国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争之一。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是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 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

  • jbpfdf313b5a5 官渡大战,渭水大战,智取汉中的梗概,各100字~~

    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终使南蛮心服口服于蜀。不再起干戈。挥泪斩马谡:马谡失街亭,使诸葛亮战略部署完全失控,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为整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斩与他交情很好的马谡。五丈原:诸葛亮终于被司马懿耗死了。。。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当阳救主,往来如入无人之境,威震天...

  • 破釜沉舟: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把战船连在一起,并且打破了自己的锅和灶,表示不胜利便不打算生存的决心。这个成语后来形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鞠躬尽瘁:在赤壁之战中,蜀国的诸葛亮为了劝说吴国和蜀国联合对抗魏国,不惜辛劳,最终成功说服了吴国。这...

  •  dymm2006 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