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的典故

作用方向是从客体指向主体。用拼音:yòng 释义:1、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2、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3、进饭食的婉辞:用饭。4、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5、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6、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7、因此:用此。
用字的典故
古代名人学士不仅阅读时字字推敲,反复研究,而且在写作时,更是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1卢延让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2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贾岛,有一次,他正琢磨着一句诗,不觉骑驴闯了官道。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诗中第二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推”一字,他觉得不太合适,不如改为“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也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去了。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一词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要经过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定稿。

4王安石巧“绿”江南岸
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洪迈《诗词改字》)
王安石开始用的“到”、“过”、“入”都是动词,只是客观地说明春风来了,没有其他内容;后来用的“满”、“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满”仅仅描写了春风吹拂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而“绿”字则把春风吹来大自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描绘出来了,当然“绿”字要好得多。

5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6苏小妹用字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2012-12-26
最远古的时候用利刀从外侧销切成形陶坯,后来直接演化为成形陶坯,本义制作之用,人使力为作,所作事情为用。用字指的是主体(所描述的对象)的特性对于客体的意义,是名词,客观性的,作用方向是从主体指向客体。后来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意识的利用,是动词,主观性的动作,作用方向是从客体指向主体。
用拼音:yòng
释义:
1、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2、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3、进饭食的婉辞:用饭。
4、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
5、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6、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
7、因此:用此。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用品[yòng pǐn]
使用的物品。
2、用心[yòng xīn]
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3、用功[yòng gōng]
努力学习。
4、作用[zuò yòng]
对事物产生影响。
5、日用[rì yòng]
属性词。日常生活应用的。
2019-09-18
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
倚阑无语伤离凤。一片风情无处用。
宋 欧阳修《玉楼春》
乘风安用青帆引,逆浪何须锦缆牵。
宋 朱敦儒《鹧鸪天》
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颜。
宋 周紫芝《鹧鸪天》
刘章底用令秋霜。今宵帏枕十分香。
宋 吴潜 《浣溪沙》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魏晋 阮籍 《咏怀》
玉骨自难老,未用九霞丹。
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 》
水村渔市从今始,安用区区海内名。
宋 陆游 《秋思》
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宋 陆游 《秋思》2012-12-20
推敲(贾岛)
春风又(绿)江南岸。
去一些写作书中找讲“炼字”的章节,太多了。2012-12-22
12012-12-2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43: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最远古的时候用利刀从外侧销切成形陶坯,后来直接演化为成形陶坯,本义制作之用,人使力为作,所作事情为用。用字指的是主体(所描述的对象)的特性对于客体的意义,是名词,客观性的,作用方向是从主体指向客体。后来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意识的利用,是动词,主观性的动作,作用方向是从客体指向...

  •  沐风青青 一字之师历史典故

    一字之师历史典故如下: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有一年他以早开的梅花为题写下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  heavenRenee任 一字兼金的典故

    关于一字兼金的典故如下: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

  •  小琪谈娱乐花边 一字兼金的故事

    一字兼金的典故如下: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丞相叫做吕不韦。他喜欢招揽门客,门下的客卿数量有数千之多。当然,他招揽门客的理由是因为别的国家都有一些广结天下有才之人的人,于是他心想,这种风气,在秦国这个国力强盛的国家,也应该有人承担起发扬的重任。他原是商人,这些钱财也不在乎,于是便担当起...

  • 交给了家人: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家人看了,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小家伙留下了。 王安石写的是个字谜,谜底就是一个字,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字迷吗?用。 两个月字组成“用”,剩下的几句也在描述“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