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朝曾有一位著名舞蹈家赵飞燕能够掌中翩翩起舞的典故,据说太监两手并拢前伸,掌心朝上,赵飞燕就站在其手掌之上,在极小的面积上作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宛若飞燕。汉成帝专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叫两个宫女托住水晶盘,赵飞燕在盘上如蜻蜓点水随风飘逸翩翩起舞旋转如飞,就象仙女在万里...
赵飞燕“掌上舞”的典故谁知道?
中国古代汉朝曾有一位著名舞蹈家赵飞燕能够掌中翩翩起舞的典故,据说太监两手并拢前伸,掌心朝上,赵飞燕就站在其手掌之上,在极小的面积上作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宛若飞燕。汉成帝专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叫两个宫女托住水晶盘,赵飞燕在盘上如蜻蜓点水随风飘逸翩翩起舞旋转如飞,就象仙女在万里长空中迎风而舞一样优美自如。 赵飞燕可能算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著名舞蹈家,又是身材最为苗条,姿容最为秀丽的绝色美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宗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时,其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可见她的美,在大诗人李白心中,占有绝对的席位。我国历代文人学士在吟诗作赋时多提到她的名字,并且创作了不少以赵飞燕为题材的小说、诗歌、绘画等文艺作品,唐代诗人徐凝作《汉宫曲》题写了:“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2013-10-14
与赵飞燕相关的另外三个典故分别是“燕啄皇孙”、“红颜祸水”和“秋扇见捐”。
西汉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无疾暴亡。人们便想起汉成帝在世时民间流行的一首童谣:
“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燕”,借指赵飞燕,“燕飞来”是说赵飞燕进宫。余下的几句说的便是赵飞燕谋害皇子之事。赵氏姐妹因为连年荒淫,自己不能生育,但她们担心权力会落到别的妃嫔手中,因此她们想尽办法不让别的妃嫔生育。她们先是害死了曹宫人生的儿子,许美人产子后,她们又大哭大闹,胁迫成帝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从此,“燕啄皇孙”便成了宫妃残害皇族子孙的一个典故。
在男权思想中,常常把贻误国家的原因归结到美女头上,这种说法便是“红颜祸水”。而这个典故的来源,也与赵飞燕有关。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三十一卷中,转载了《赵飞燕外传》中的一段文字,大意是说,赵飞燕入宫后,有一位披香博士淖方成唾骂赵飞燕道:“此祸水也,灭火必矣!”(这是祸水啊!一定会让汉室灭亡)这句话便是“红颜祸水”之说的最早源头。
“秋扇见捐”这个典故的来历其实也与赵飞燕相关,但由于她是这个故事中的配角,人们便淡忘了她。当时,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而且,她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为了免于赵氏姐妹的陷害、折腾,聪明的班婕妤向汉成帝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班婕妤含泪写成一首《怨歌行》,借秋凉以后被抛弃在一边的扇子,诉说自己从此再也得不到汉成帝宠爱之事。
后来,“汉宫飞燕”成了既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又阴险毒辣、淫荡无耻的代名词,不过,那就不是一个典故能说得清楚的2013-10-14
赵飞燕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嫔妃中如鹤立鸡群。她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成帝十分着迷。成帝为她举行的舞技表演设在后宫太液池中瀛洲高榭上。成帝以玉环击节拍,冯无方吹笙伴奏。赵飞燕跳起《归风送远曲》。一阵风起,赵飞燕险些跌入池中,多亏冯无方抓住她薄如蝉翼的云水裙,才有惊无险。汉成帝又命宫女手托水晶盘,令飞燕盘上歌舞助兴,赵飞燕的绝妙舞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汉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成帝对她更加迷恋。2013-10-14
相传她很瘦,帝命人托水晶盘,她可以在盘上起舞。是为掌上舞。2012-05-21
无非就是脚小 皇上夸了句 好像能占到手掌跳舞你懂得2013-10-14
只知她身轻如燕!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