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止和雍正典故如下:清雍正四年(1726年),江西乡试主考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被人诬告为“雍正去头”,引怒龙颜罪获。查氏9月26日被革职拿问,依大逆罪本应凌迟处死,查氏因病死监中,故“戮尸枭众”,所有财产查没入官,亲戚16岁以上男丁皆斩,15岁以下及女性皆流放三千...
传说中,清朝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因为出了一份科举考题“维民所止”而被严谴并被处死。民间认为,题中的“维”“止”二字,削掉了“雍正”二字的上半部分,暗喻雍正帝“砍头”。然而,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经过仔细查阅,可以发现查嗣庭当时所出的考题并非“维民所止”,而是“君子不以言...
维民所止,维字和止分别是雍正两个字除去头部,被附会为“雍正无头”民间盛传清雍正四年(1726年),江西乡试主考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被人诬告为“雍正去头”,引怒龙颜罪获戮尸,满门抄斩,家族被株连者达几十人。近三百年来,这则文字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布。其时,称摘...
雍正年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题 “维民所止”,源出《诗经·商倾·玄鸟》。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爱民之意。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时盛行文字狱,不知什么人向朝廷告御状,说“ 维止”两字是“雍正”两...
在清朝雍正年间,历史上发生了一桩著名的文字狱,主角是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当时,查嗣庭被任命为江西考试官,他出的一道作文题目是源自《诗经·商倾·玄鸟》的“维民所止”,寓意国家土地为百姓所居,体现了儒家仁爱百姓的思想,本无任何问题。然而,文字狱的盛行使得这个看似平常的题目引起了争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