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化:“纲举目张”这个成语便由吕不韦的这一论点演化而来,用网绳和网眼的比喻来形容抓住关键、带动全局的重要性。
吕不韦总结说,人民所以听凭国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用民有纪有纲,一引起纪,万民皆起;一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吕不韦的这一思想,后来被概括为“纲举目张”,成为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之一。吕不韦的这一成语故事,...
成语“纲举目张”有两个主要故事理解:吕不韦的治理国家理论:吕不韦是秦朝的相国,他深入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他提出,使用人民的上策是用道义来服人,其次是通过赏罚来治理。吕不韦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大政方针,即“纪”和“纲”。他总结道:“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
纲举目张的故事源自《吕氏春秋·用民》,含义是抓住事物的关键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故事简述: 来源:成语“纲举目张”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用民》中,原文为“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意思是提起渔网的总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 扩展:后世的文献如汉代的《白虎通·三...
“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纲举目张”这个成语,便由吕不韦的这一论点演化而来。纲,指网上的大绳;目,即网眼。意思是说,提起网绳网眼就会全部张开。人们常用此典故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