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如下: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如下: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
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罢免了。”
拓展资料:
1、典故起源
闻过则喜的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之间。当时,齐国的孟尝君遭到公孙鞅的指责,而孟尝君没有生气或反驳,而是谦虚地接受批评并以此为契机改正错误。

2、谦虚接受批评
闻过则喜故事中,孟尝君展示了他的谦虚品质和谨慎心态。他不仅不回避或否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亲切请教公孙鞅并认真对待他的批评意见,表现出喜于听取他人意见、勇于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
3、改正错误
孟尝君接受公孙鞅的批评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自身不足,并着力于改正错误。他积极学习,调整政策和战略,最终成功地改善了齐国的形势。
4、谦虚谨慎的领导品质
闻过则喜所体现的是谦虚谨慎的领导品质。这一品质对于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使他们能够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指导,并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5、现代的启示
闻过则喜这一历史典故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批评和建议的谦虚接受,更倾向于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然而,谦虚接受批评并从中学习能够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组织和社会的进步。
6、激励个人进步和组织发展
闻过则喜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我们应该积极拥抱错误和批评,将其视为个人进步和组织发展的机会。通过谦虚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我们能够发展出更强大、更灵活、更有适应性的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
2023-10-06
球球词典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8:18: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如下: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

  •  Andrew在上班 闻过则喜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典故】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解释】过:...

  • 四川翡希 闻过则喜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闻过则喜的成语典故源于《孟子》,描绘的是春秋时期高缭与齐国丞相晏子的故事:故事背景: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长达三年,期间未曾犯过任何错误。关键事件:晏子却决定辞退高缭,原因是高缭在这三年里从未指出过晏子的任何过错。晏子的解释:晏子认为,身边之人若能指出自己的过错,对自己是有益的。而高缭三年...

  •  宜美生活妙招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故事典故:春秋时期,晏子辞退高缭的故事进一步阐释了“闻过则喜”的内涵。晏子认为,高缭在身边三年却从未指出他的过错,这对他没有好处,因此辞退了他。这表明晏子喜欢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认为这是手下的责任,也是自我提升的机会。总结:“闻过则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批评和指责...

  •  宜美生活妙招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故事典故:春秋时期,晏子辞退高缭的故事进一步阐释了“闻过则喜”的道理。晏子认为,作为手下,指出上司的过失是责任所在,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反映了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接受并改正错误是个人成长和团队和谐的重要一环。总结:“闻过则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批评和...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