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如下: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如下: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
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罢免了。”
拓展资料:
1、典故起源
闻过则喜的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之间。当时,齐国的孟尝君遭到公孙鞅的指责,而孟尝君没有生气或反驳,而是谦虚地接受批评并以此为契机改正错误。

2、谦虚接受批评
闻过则喜故事中,孟尝君展示了他的谦虚品质和谨慎心态。他不仅不回避或否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亲切请教公孙鞅并认真对待他的批评意见,表现出喜于听取他人意见、勇于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
3、改正错误
孟尝君接受公孙鞅的批评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自身不足,并着力于改正错误。他积极学习,调整政策和战略,最终成功地改善了齐国的形势。
4、谦虚谨慎的领导品质
闻过则喜所体现的是谦虚谨慎的领导品质。这一品质对于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使他们能够真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指导,并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5、现代的启示
闻过则喜这一历史典故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批评和建议的谦虚接受,更倾向于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然而,谦虚接受批评并从中学习能够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组织和社会的进步。
6、激励个人进步和组织发展
闻过则喜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我们应该积极拥抱错误和批评,将其视为个人进步和组织发展的机会。通过谦虚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我们能够发展出更强大、更灵活、更有适应性的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
2023-10-06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9:04: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闻过则喜的历史典故如下: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

  •  武夷山大道 闻过则喜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典故】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解释】过:过失;...

  •  深空游戏 闻过则喜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闻过则喜,源于《孟子》,描绘春秋时期高缭与齐国丞相晏子的故事。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三年,未曾犯过错误,但晏子却将其辞退。晏子解释道,高缭三年未曾指出他任何过错,这于己无益,因此将其辞退。此典故传递的正是闻过则喜的观念,即听到批评或指出错误,应当感到欢迎与高兴。闻过则喜,意指听闻别人...

  •  乌孙傲岚818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字词句的意思?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意思是当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感到高兴,知道错误后不要忌讳承认,改正错误时不要害怕。这句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和它类似的有“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这句话出自中国明代理学家陆九渊所著的《与...

  •  问教000 闻过则喜的意思

    闻过则喜(拼音:wén guò zé xǐ)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出处: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