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典故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典故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2016-05-3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3:11: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于是,魏文侯召集大臣,讲述了这个故事,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忽视了国家的基础——百姓。此事给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明白,任何事务都应以根本为基础,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  文暄生活科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详细释义

    在古文中,"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是一个深刻的比喻,源自《左传·僖公十四年》。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如果基础或根本不存在,依附的事物又何处安放?例如,春秋时期,秦国在饥荒中向晋国求购粮食,晋惠公拒绝了。大臣虢射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来批评晋惠公,指出他在秦国需要帮助时拒绝施舍,就如...

  •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

  •  湖北倍领科技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意思是什么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这一成语,后来也被简化为皮去毛安附,表达了同样的含义。宋苏舜钦的《淮上喜雨联句》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道理。从古至今,这句话被广泛用于提醒人们要重视基础,否则将难以长久。

  •  翡希信息咨询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含义:这个成语用来形象地说明,如果一个事物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或依托,那么它自身也无法继续存在。就像皮是毛的生长基础,如果皮不存在了,毛也就无处可附。出处: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