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魏文侯召集大臣,讲述了这个故事,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诫他们不要只顾眼前小利,忽视了国家的基础——百姓。此事给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明白,任何事务都应以根本为基础,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古文中,"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是一个深刻的比喻,源自《左传·僖公十四年》。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如果基础或根本不存在,依附的事物又何处安放?例如,春秋时期,秦国在饥荒中向晋国求购粮食,晋惠公拒绝了。大臣虢射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来批评晋惠公,指出他在秦国需要帮助时拒绝施舍,就如...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这一成语,后来也被简化为皮去毛安附,表达了同样的含义。宋苏舜钦的《淮上喜雨联句》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道理。从古至今,这句话被广泛用于提醒人们要重视基础,否则将难以长久。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含义:这个成语用来形象地说明,如果一个事物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或依托,那么它自身也无法继续存在。就像皮是毛的生长基础,如果皮不存在了,毛也就无处可附。出处: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