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有救成是那个典故

陶朱公(范蠡)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杀人被抓,“中男杀人,囚于楚”。陶朱公觉得杀人虽然该死但是有钱的人杀人不该明着被处死“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于是派小儿子带千金去楚国救人。大儿子听了想不通觉得没面子,非要去,陶朱公不同意。于是大儿子去找他妈耍赖...
中国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有救成是那个典故
范蠡救子
陶朱公(范蠡)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杀人被抓,“中男杀人,囚于楚”。陶朱公觉得杀人虽然该死但是有钱的人杀人不该明着被处死“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于是派小儿子带千金去楚国救人。大儿子听了想不通觉得没面子,非要去,陶朱公不同意。于是大儿子去找他妈耍赖要死要活得,他妈出面跟陶朱公说让老大去吧,不叫老大去他就要自杀,二儿子还不知道能不能救回来,大儿子先没了。陶朱公没法只好叫大儿子去“楚”找熟人庄生,送去千金。嘱咐只要送了别的别管,听庄生的就行。
大儿子到那给庄生送了千金,庄生收钱嘱咐大儿子赶紧回家,别瞎打听。庄生通过运作说服楚王准备大赦。结果大儿子没听,没回家又找别人打听了,听说楚王准备大赦,二儿子肯定没事了,于是找庄生又把千金要回来。庄生本来也没想要,但是也觉得没面子,于是又找楚王上了个话,结果楚王直接下令把二儿子杀了,然后再宣布大赦。“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大儿子傻眼了,找个车拉着尸体回家了。
陶朱公一家子都哭,陶朱公独笑,说早想到这结果了。老大是苦日子过来的舍不得千金,派去准不成。老小富惯了,派去准成。2016-06-20
不是救父亲吧,是救兄弟。
故事是陶朱公范蠡的故事,二儿子在楚国杀人,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去救人。2016-06-20
一夜,一位丽人前来,带走凤阳女,找到在草坪安歇的士人,夫妻团聚。丽人请他们到自己家安歇。不料席间,士人和丽人眉来眼去,逐渐将凤阳女抛在一边,俩人一起入房作乐。凤阳女气愤,意欲投井,巧遇弟弟三郎。得知真相的三郎义愤填膺,隔窗抛石,砸破了士人的头。2018-05-0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50: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救成是哪个典故 1. 范蠡救子的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2. 故事中,范蠡的二儿子因杀人被拘禁在楚国游穗。3. 范蠡希望通过黄金疏通,但他的大儿子坚决要求代弟出行。4. 范蠡的老婆也劝说他让老大去,但范蠡坚持不允。5. 最终,范蠡改派老大前往营救,并写了一封...

  • 范蠡救子 陶朱公(范蠡)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杀人被抓,“中男杀人,囚于楚”。陶朱公觉得杀人虽然该死但是有钱的人杀人不该明着被处死“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于是派小儿子带千金去楚国救人。大儿子听了想不通觉得没面子,非要去,陶朱公不同意。于是大儿子去找...

  •  唔哩头条 中国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有救成是那个典故

    1. 范蠡,又称陶朱公,有三个儿子。其中,次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2. 陶朱公认为,尽管杀人应当受到惩罚,但作为富家子弟,不应当公开被处死。因此,他决定派遣小儿子携带千金前往楚国,试图救出次子。3. 大儿子得知此事后,感到不满,认为这是家族的耻辱,坚持自己前去救兄弟。陶朱公不同意,但大儿...

  •  王来娱乐整个世界 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救成是哪个典故

    好像不是儿子救父亲,二是父亲救儿子。这是“范蠡救子”的典故,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大致意思是:范蠡的二儿子因为激情杀人,被拘禁在楚国。杀人者偿命,范蠡仅抱着一线希望,用牛车装载了黄金,派小儿子前去探视、疏通。但他的大儿子坚决要求代弟出行,范蠡却坚持不允。范蠡的老婆也劝说他让老...

  •  梦之缘文化 关于节俭的古代故事100字

    1. 举例几个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勤俭节约故事 1、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