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说典故之——徙木立信

秦孝公在战国乱世中面临内忧外患,急需改革图强。商鞅的智谋和决心在此时得到了秦孝公的重视,他被任命为左庶长,着手推行变法。在新法颁布前,商鞅深知信任的建立至关重要。他采取了独特的方式,通过在栎阳南门立木,承诺将木杆移至北门的人赏以重金,以此树立典范,展示自己言出必行的决心。起初,人们...
天天说典故之——徙木立信
秦孝公在战国乱世中面临内忧外患,急需改革图强。商鞅的智谋和决心在此时得到了秦孝公的重视,他被任命为左庶长,着手推行变法。在新法颁布前,商鞅深知信任的建立至关重要。他采取了独特的方式,通过在栎阳南门立木,承诺将木杆移至北门的人赏以重金,以此树立典范,展示自己言出必行的决心。

起初,人们对此表示疑惑,但商鞅坚持增加赏金至五十金,最终一位勇敢的人完成任务,得到了奖励。这个举动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巩固了新法的权威。从此,“徙木立信”成为了一个典故,寓意着领导者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它教导我们,办事情必须讲求诚信,令行禁止,不能轻易改变,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遵循。

总结来说,“徙木立信”的故事揭示了诚信和执行力在改革和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强调了领导者以行动证明决心和承诺的重要性,对于现代决策者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2024-08-1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39: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总结来说,“徙木立信”的故事揭示了诚信和执行力在改革和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强调了领导者以行动证明决心和承诺的重要性,对于现代决策者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  乾莱信息咨询 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的典故: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

  • 徙木立信的典故如下:商鞅,本是卫国国君的本族公子,名鞅,复姓公孙。商鞅喜欢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叔座府中任中庶子。公叔座去世不久,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募贤人,准备振兴秦穆公霸业,便从魏国投奔秦国。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具体制定了变法之令。法令制定好了,还未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新法...

  •  五角形 徙木为信是什么典故

    徙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

  •  AA佳佳_ 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的典故如下:战国时期 ,秦国孝公刚即位期间。秦国经历过内斗和战争,已经是千疮百孔,落后于其他国家。秦孝公发出求贤令,求天下士子入秦,只要能使秦国强大,就封他做官。魏国的中庶子卫鞅看到求贤令后,便来到秦国。秦孝公接见了卫鞅,二人聊的很投机,接着又是三天三夜的讨论,孝公确定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