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饼典故

淡出,圆茶的称呼逐渐消失,七子饼茶在紧压茶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七圆一筒原本是清末为了规范计量和生产运输而设立的标准,仅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计划经济时期具有实际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品牌价值,七子饼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标准变得模糊,不同的产地和厂家生产的七子饼在口感上也有所差异。
七子饼典故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多子多福,特别是在南洋地区广为人知。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清朝,据《大清会典案例》记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云南茶叶贸易被规定,每七颗圆茶为一筒,总重量为四十九两(约3.6市斤),每百斤茶叶需缴纳税银一分,每引(即一组)需包含32筒,每引税银为三钱二分。从那时起,清末开始规范云南藏销茶的销售形式,尽管当时尚未有“七子茶”的专门称呼。

进入清末,随着茶叶形制的多样化,宝森茶庄推出了小五子圆茶,为区别于七子圆茶,人们开始将每七圆一筒的包装方式称为“七子圆茶”。然而,这个名称并未成为商品或商标名。到了民国初期,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商会如思茅茶叶商会试图统一标准,规定每圆茶底料不超过6两。然而,像“雷永丰”号这样财力雄厚且有政治背景的商家,却推出了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导致市场竞争失衡,市场占有率一时提升。

解放后,茶叶行业实行公营,云南茶叶公司采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从1952年3月至1972年2月期间,这一品牌广受欢迎。1970年代初,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便于推广,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决定将“圆”改为“饼”,由此诞生了吉祥的“七子饼茶”称号。自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呼逐渐消失,七子饼茶在紧压茶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

七圆一筒原本是清末为了规范计量和生产运输而设立的标准,仅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计划经济时期具有实际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品牌价值,七子饼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标准变得模糊,不同的产地和厂家生产的七子饼在口感上也有所差异。2024-06-2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08: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结晶科技 七子饼典故

    因而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期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扬和推行的称号,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利的称号“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果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位置。七圆一筒原是清末为了标准计量,标准出产和运送所拟定的一个标准,只要在清代前期和...

  • 1970年代初,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便于推广,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决定将“圆”改为“饼”,由此诞生了吉祥的“七子饼茶”称号。自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呼逐渐消失,七子饼茶在紧压茶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七圆一筒原本是清末为了规范计量和生产运输而设立的标准,仅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计划经济时期...

  •  誉祥祥知识 七子饼茶历史典故

    七子饼茶的历史典故源自于茶叶行业的独特文化。起初,对于为何七子饼茶不被称为八子或九子饼的问题,让人感到困惑。通过查阅史料,我们了解到,最早关于“饼茶”的记载出现在张揖的《广雅》中。张揖,魏国清河人,担任过“明帝太和中博士”,这一时期的记载可追溯至三国时代。《广雅》中提到“荆、巴间...

  •  结晶科技 七子饼茶有些什么传说?

    “九”为至尊,“七”为多子多福,“七”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始为清朝的定制。《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1800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

  •  killwa2000 在网上看到有卖七子普洱的,有什么典故吗?

    以前普洱茶包装都是7个一捆,每个357克,7个正好五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