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

1、沉鱼: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子西施的美貌,使得鱼儿见了都沉入水底。她的这一美誉因此流传开来。2、闭月: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女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云彩遮挡了明月,因此有了“闭月”的说法。3、落雁: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弹奏离别之曲时,南飞的大雁为之落地,因此获得“落雁”的美誉。4、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
1、沉鱼: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子西施的美貌,使得鱼儿见了都沉入水底。她的这一美誉因此流传开来。
2、闭月: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女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云彩遮挡了明月,因此有了“闭月”的说法。
3、落雁: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弹奏离别之曲时,南飞的大雁为之落地,因此获得“落雁”的美誉。
4、羞花:唐代杨贵妃赏花时,花亦因她的美貌而羞愧低头,故有“羞花”之美誉。
中国的传统说法将“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连用,指的是历史上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绝色美女,与西施同时代,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她最初在画像中的美貌远超西施。因此,她应该是“沉鱼”这一美誉的原始形象。至于“落雁”,则可能指的是另一位美女丽姬,但具体信息已失传。因此,“沉鱼”和“落雁”最初可能是指毛嫱和丽姬,而非西施和王昭君。《庄子·齐物论》中提到了西施,表达了美与丑、不同事物在道的高度上的统一性。《庄子·天运》中的“东施效颦”故事,也反映了西施的美貌。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人松萝,鱼畏沉荷花。”这之后,人们便习惯以“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亦成为古典小说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常用语。2024-12-18
球球词典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6:43: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沉鱼: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子西施的美貌,使得鱼儿见了都沉入水底。她的这一美誉因此流传开来。2、闭月: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女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云彩遮挡了明月,因此有了“闭月”的说法。3、落雁: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弹奏离别之曲时,南飞的大雁为之落地,因此获得“落雁”的美誉。4、羞花...

  •  宜美生活妙招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典故是?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典故分别如下:闭月:人物:貂婵。故事: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轻风吹来,浮云遮住了明月。王允见状,夸赞貂婵之美,说月因此避让,故称“闭月”。羞花:人物:杨贵妃。故事: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含泪叹息自身被关宫内。花儿闻其叹息,花瓣收缩,绿叶低垂,恰似羞花之态,因此...

  • “沉鱼落雁,避月羞花”包括四个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1、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施夷光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泳,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

  •  唔哩生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背后的故事

    王昭君,汉元帝时期宫女,原籍南郡秭归。为了国家和平,她被选为和亲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昭君的美貌和才艺使得匈奴与汉朝和平相处了半个世纪,她因此被誉为“落雁”,其故事流传千古。3、闭月——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养女,以美貌著称。为报国仇家恨,她协助王允实施连环计,最终成功除去暴虐...

  • 1.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相传她的美貌足以使鱼儿忘却游动,沉入水底。因此,她获得了“沉鱼”之美誉。2. 王昭君,汉代佳人,其才情与貌美齐名。她远嫁匈奴途中,弹奏琴弦,抒发乡愁。传说中,她的琴音令飞翔的大雁沉醉,以至于忘记继续迁徙,从而落于地面。王昭君因此被赞为“落雁”。3. 貂蝉,...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