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2、程苏结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3、筑建苏堤:元祐四...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1、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途经雷州,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兄弟俩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留连忘返。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2、程苏结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3、筑建苏堤: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
4、苏轼炼字:苏轼与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一人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纵观二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5、皛饭与毳饭: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梁简吃皛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到了黄庭坚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2024-04-07
球球词典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2:06: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途经雷州,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兄弟俩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留连忘返。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2、程苏结怨:宋哲宗...

  •  宜美生活妙招 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

    秦少游一时难以对出下联,显得颇为焦急。此时,苏轼有心相助,他悄悄拾起一颗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这句下联不仅与上联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使得婚礼得以圆满结束。以上三个典故,展现了苏轼在不同情境下的机智、幽默和才华,也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

  •  宜美生活妙招 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

    这一典故展现了苏轼年少时的轻狂以及他知错能改、勤奋向学的精神。2. 反唇相讥,智对王安石 相传,苏轼与王安石同行时,见到一座房子根基不稳,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借此情景出上联戏谑苏轼:“此墙东坡斜矣!”苏轼听后仰头大笑,随即吟出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这一对联不仅巧妙地嵌入...

  • 下面为三个著名典故:1、 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不识书中字,老妪借此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2、 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

  •  宸辰游艺策划 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

    以下是三个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典故,让我们一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第一个典故:年少轻狂。苏东坡年少时,志向远大,在自己的房前贴上了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然而,有一天,一位老妪手持一本深奥的古书来访,苏轼却不认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机会批评了苏轼。这件事让苏轼深刻反思,他意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