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典故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具体来说:成语来源: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在统治初期,三年内不发布政令,也不治理朝政,表现得十分沉默。右司马伍举以鸟为喻,询问楚庄王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这是为了生长羽翼、观察民众态度的鸟,虽然还没飞或鸣,但...
一鸣惊人的典故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具体来说:
成语来源: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在统治初期,三年内不发布政令,也不治理朝政,表现得十分沉默。右司马伍举以鸟为喻,询问楚庄王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这是为了生长羽翼、观察民众态度的鸟,虽然还没飞或鸣,但一飞必将冲天,一鸣必会惊人。
楚庄王的行动:经过半年的沉默观察后,楚庄王开始亲自听取朝政,废除了十项不合理的政令,启用了九项新政,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大力整治国家。
成语的寓意:楚庄王最终带兵讨伐并战胜了敌国,使楚国称霸天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大才能的人通常成功较晚,大的成就也往往难以估量。因此,“一鸣惊人”用来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2025-04-0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1:08: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鸣惊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原文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

  •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是楚庄王的故事典故。以下是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解答:来源:该典故最早见于《韩非子·喻老》的记载,描述了楚庄王在执政初期三年没有发布政令、没有大作为的情况。故事梗概: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任何政令,也没有进行任何政治作为。右司马与他隐晦地谈论此事,问楚庄王有一...

  • 一鸣惊人的典故是:楚庄王临政后,为了选拔贤能之士辅佐治理国家,曾经隐藏他的志向和能力三年而不表现。三年后的一次上朝,突然下令询问臣子们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楚庄王的大胆举动让一位名叫伍举的臣子感到震惊和欣喜,并在对答中提出庄王统治可能产生的巨变和变革前景,表明了他的决心和能力,从而让...

  •  宸辰游艺策划 中华文化故事:一鸣惊人的典故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成语源自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用来形容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突然之间展现出非凡才能的人。故事发生在齐国,主角名叫淳于髡。他身材矮小,但口才了得,善于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规劝君主。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其他诸侯国,总能以智慧和口才赢得尊重和赞誉。齐威王是一位有才智的君...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一个中国成语,形容的就是那些平常很普通并没有特殊表现的人,而突然一下子就做出惊人的事情。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本期民间故事一起了解吧!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身高仅四尺多,个子矮小,但他能言善辩,幽默诙谐,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