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

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八十岁的姜子牙曾是商朝的下大夫。他因见纣王的荒淫无道,选择弃官逃往西岐,原本想自投西伯姬昌,但又怕被人耻笑,于是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等待时机。一天,姜子牙在渭河边钓鱼以解闷。一位名叫武吉的樵夫路过,见他用直钩钓鱼,鱼钩离水面三尺远,且未挂香饵,便问...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
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八十岁的姜子牙曾是商朝的下大夫。他因见纣王的荒淫无道,选择弃官逃往西岐,原本想自投西伯姬昌,但又怕被人耻笑,于是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等待时机。
一天,姜子牙在渭河边钓鱼以解闷。一位名叫武吉的樵夫路过,见他用直钩钓鱼,鱼钩离水面三尺远,且未挂香饵,便问姜子牙的姓名。姜子牙回答称自己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武吉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姜子牙愚拙,自号飞熊不相称。
姜子牙解释说,钓鱼是假,等待时机进取是真。他认为要钓到王与侯,应在直中取,不可在曲中求。武吉却认为姜子牙倒像是活猴。不久,武吉因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遭来杀身之祸。幸运的是,他被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并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
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尚教武吉这样做,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时光如箭,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姬昌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听到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发现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这首歌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并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
姜子牙为试姬昌的诚心,故意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扩展资料  
2024-09-0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1:14: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是指姜子牙在渭水边以奇特的方式钓鱼,意在等待愿意赏识他才华的明君。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内容:背景:商朝末年,姜子牙年近八十,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只担任了下大夫的职位。因不满纣王的暴政和妲己的迫害,他选择逃离商朝都城朝歌,来到渭水边隐居。钓鱼方式:姜...

  •  誉祥祥知识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后来,周文王带着猎人来到渭水边,无意间与姜太公交谈甚欢。周文王被姜太公的智慧和见识所吸引,决定聘请他为国师。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文王和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实现了他们的政治抱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如今被用来形容那些心甘情愿落入他人圈套的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

  •  文暄生活科普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说的是商周时期,姜子牙在渭水北岸用直钩钓鱼的故事。姜子牙,又称姜太公,是商末周初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钓鱼的方式很特别:鱼竿短,鱼钩直,上面也不放鱼饵,钩还离开水面三尺高。这种奇特的钓鱼方法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钓鱼,姜子牙回答...

  • 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八十岁的姜子牙曾是商朝的下大夫。他因见纣王的荒淫无道,选择弃官逃往西岐,原本想自投西伯姬昌,但又怕被人耻笑,于是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等待时机。一天,姜子牙在渭河边钓鱼以解闷。一位名叫武吉的樵夫路过,见他用直钩钓鱼,鱼钩离水面三尺远,且未挂香饵,便问姜子...

  •  深空游戏 姜太公钓鱼一愿者上钓典故

    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天,西伯侯姬昌经过渭水,回西岐去,他早听说姜子牙是位贤人,就亲自来请他到西岐去。可是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于是姬昌斋食三天,沐浴整衣,双命人抬着礼品,再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