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主要是“勒石燕然”。典故来源:该典故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窦宪率兵大败匈奴,并一路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故事。典故运用: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范仲淹借用这一典故,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核心表达,抒发了身处边塞...
渔家傲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主要是“勒石燕然”。
典故来源:该典故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窦宪率兵大败匈奴,并一路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故事。典故运用: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范仲淹借用这一典故,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核心表达,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他们虽然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但由于尚未建立军功、勒石燕然,因此无法归去。典故意义:这一典故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征人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体现了范仲淹立志打退外敌、确保边境安定的爱国、卫国精神。他虽思念家乡,但更不甘于无功而返,这种精神正是他及所有征人坚守边塞、奋勇杀敌的动力所在。2025-03-28
球球词典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9-11 20:03: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誉祥祥知识 渔家傲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主要是“勒石燕然”。一、典故来源 “勒石燕然”的典故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时期,窦宪率兵北伐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一直追击到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为了纪念这一战功,窦宪在燕然山上刻石纪功,然后班师回朝。这一事件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象征着...

  •  宜美生活妙招 渔家傲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主要是“勒石燕然”。1. 典故来源:“勒石燕然”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它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窦宪率兵大败匈奴,并一路追击至燕然山,随后在那里刻石以纪念这一伟大功绩并胜利返回的故事。2. 典故在词中的运用: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范仲淹巧妙地运用了这一...

  •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主要是“勒石燕然”。典故来源:该典故出自《后汉书·窦融列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窦宪率兵大败匈奴,并一路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故事。典故运用: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范仲淹借用这一典故,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核心表达,抒发了身处边塞...

  • 引用了窦宪的典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注释: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出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  教育小百科是我 渔家傲·秋思引用了什么典故?

    引用了窦宪的典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全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