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探索:口蜜腹剑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典故:口蜜腹剑,汉语成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十分阴险。故事:- 人物背景: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此人虽才艺不错,能书善画,但品德极差。他尤其嫉妒有文学才能的人,常常表面和善,用甜言蜜语迷惑人,背地...
历史文化探索:口蜜腹剑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口蜜腹剑的典故及故事介绍如下:
典故:口蜜腹剑,汉语成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十分阴险。
故事:- 人物背景: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此人虽才艺不错,能书善画,但品德极差。他尤其嫉妒有文学才能的人,常常表面和善,用甜言蜜语迷惑人,背地里却设法陷害。- 典型事迹:李林甫曾假装诚恳地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开采出来可以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信以为真,连忙跑去向玄宗建议开采。但当玄宗找来李林甫商议此事时,李林甫却说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不可随便开采,还暗示李适之可能是不怀好意。玄宗因此认为李林甫是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为不满,逐渐疏远了他。- 结果:李林甫凭借这种口蜜腹剑的手段,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一评价非常符合李林甫的实际行为。

总结:口蜜腹剑这一成语及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李林甫这种表面和善、内心阴险的人物形象,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警惕此类人。
2025-01-2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4 18:43: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典故:口蜜腹剑,汉语成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十分阴险。故事:- 人物背景: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此人虽才艺不错,能书善画,但品德极差。他尤其嫉妒有文学才能的人,常常表面和善,用甜言蜜语迷惑人,背地...

  • 1、“口蜜腹剑”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讲的是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后用以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2、“口蜜腹剑”指的是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

  • 成语“口蜜腹剑”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原文为“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典故如下:- 人物背景: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此人虽然才艺不错,能书善画,但个人品德极差。他善于谄媚奉承唐玄宗,同时也极力讨好玄宗的宠妃和心腹太监,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表面和善,内心...

  • 口服蜜剑并非一个典故名称,正确的典故名称应为“口蜜腹剑”,它出自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具体解释如下:出处:司马光《资治通鉴》。释义:该典故比喻人口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藏着害人的打算,形容人嘴甜心毒、阴险狡诈。历史典故:在唐玄宗时期,兵部尚书兼中书令李林甫品德低下,忌才害能。他...

  • 口腹蜜剑的历史典故是关于唐朝时期的李林甫。典故内容: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他表面上和善可亲,但实际上性格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有一次,他假意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劝其向玄宗建议开采以增加国家财富。然而当玄宗询问李林甫此事时,李林甫却称华山是帝王“风水”之地...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