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作色历史典故

这个典故最初出自于文学作品《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在文章中描述了常公勃然作色的情景,强调了他对民众遭受不公的愤怒和不满,展现了他作为官员对待人民的公正和与众不同的品格。“勃然作色”一词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因愤怒、恼火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或者表示因为某种事情感到非常生气和...
勃然作色历史典故
“勃然作色”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故事。

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俞常的官员,性格严厉,为人刚正不阿,被称为“常公”。有一次,常公在官府里接待民众时,一位贫苦的老百姓来投诉他的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常公闻言后,勃然作色,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这个典故最初出自于文学作品《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在文章中描述了常公勃然作色的情景,强调了他对民众遭受不公的愤怒和不满,展现了他作为官员对待人民的公正和与众不同的品格。

“勃然作色”一词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因愤怒、恼火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或者表示因为某种事情感到非常生气和气愤的状态。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人对不公正和不道德行为感到愤慨和气愤的反应。2024-07-28
球球词典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9-11 22:40: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勃然作色”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俞常的官员,性格严厉,为人刚正不阿,被称为“常公”。有一次,常公在官府里接待民众时,一位贫苦的老百姓来投诉他的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常公闻言后,勃然作色,露出了愤怒的表情。这个典故最初出自于文学作品《岳阳...

  •  得书文化 勃然作色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战国·宋· 庄周 《 庄子 · 天地 》:「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 成语 意思】: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 【通用拼音】:bo ran zuo se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勃然作色,作谓语...

  •  欣语教育 勃然作色是什么意思

    3、皇甫惟明勃然作色:陛下,臣一心为国别无他念,望陛下明察。4、眼皮子猛地一撩,德贝勒勃然作色,挥手便朝着相有豹脸上打了过去。5、或许丽萍由于没能看到阿秀那农妇勃然作色的泼辣相甚为失望,便拼命地喝酒,最终醉得一塌糊涂,阿秀象护理婴儿一样照料了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勃然作色 ...

  •  link专注休闲娱乐 勃然作色打一生肖

    勃然作色词语典故:【典出】:战国·庄周《庄子·天地·孝子不谀其亲》。【原文】:“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译文】:“说自己是个谗谄的人,定会勃然大怒,容颜顿改;说自己是个阿谀奉承的人,定会忿恨交胸,面色剧变。”

  •  百度网友6e7c3581 关于庄子的成语

    槁木死灰 《庄子·齐物论》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勃然作色 因愤怒或心情紧张而变色之貌。《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叶故纳新 薪尽火传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