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精益求精的名人案例,或典故是什么?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有以下几个名人案例。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
体现精益求精的名人案例,或典故是什么?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有以下几个名人案例。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2017-12-19
球球词典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7-26 23:41: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素質人 求体现精益求精的名人案例,或典故。。谢谢…………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

  • 精益求精典故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木匠出外做工。时值秋天,要回家收秋。几个月下来整天忙于工作,挣了许多银子。可是...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

  •  唔哩头条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1.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范蠡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著称。2. 范蠡在治理国家时,要求家中的织机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得有丝毫松懈。3. 因此,齐国的织机上“寸丝不挂”,体现了范蠡对完美的追求。4. 这个故事传达了范蠡在细节上追求卓越,以达到更高品质产品的理念。5. 范蠡不仅在织机上实践这一原则,在...

  •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