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

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他认为只有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高质量的产品。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织机上,范蠡在其他工作中也同样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例如在经营国家时,他勤勉而严谨,注重细节,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和国力。

这个典故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和引用,成为表达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的经典典故,也常常用来形容追求极致的态度和要求。2024-07-28
球球词典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0:5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头条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1.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范蠡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著称。2. 范蠡在治理国家时,要求家中的织机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得有丝毫松懈。3. 因此,齐国的织机上“寸丝不挂”,体现了范蠡对完美的追求。4. 这个故事传达了范蠡在细节上追求卓越,以达到更高品质产品的理念。5. 范蠡不仅在织机上实践这一原则,在...

  •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

  •  云雀仙踪 一丝不挂拼音

    一丝不挂拼音:yī sī bù guà。成语典故:原作“寸丝不挂”,禅宗用语,比喻不受尘俗的牵累。《祖堂集·一六·南泉和尚》(并见《景德传灯录·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问陆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对云:“寸丝不挂。”后世多作“一丝不挂”。宋·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

  •  阙赫R4 一丝不挂的成语典故

    ”、宋·洪迈《夷坚丁志·李氏红蛇》:“披发裸体,—丝不挂。

  •  承吉凌8580 描写衣服大的四字词语

    寸丝不挂 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褒衣博带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穿红戴绿 穿金戴银 穿着华丽 花里胡哨 花枝招...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