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

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他认为只有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高质量的产品。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织机上,范蠡在其他工作中也同样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例如在经营国家时,他勤勉而严谨,注重细节,致力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和国力。

这个典故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播和引用,成为表达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的经典典故,也常常用来形容追求极致的态度和要求。2024-07-2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47: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范蠡采取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范蠡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他在经营齐国时,要求家中的布帕织机必须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此,当时齐国的织机上不能挂有任何垂悬的丝线,即所谓的“寸丝不挂”。这个故事讲述了范蠡追求完美和高效的态度。...

  •  唔哩头条 寸丝不挂历史典故

    1.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范蠡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著称。2. 范蠡在治理国家时,要求家中的织机织出细密的布匹,丝线不得有丝毫松懈。3. 因此,齐国的织机上“寸丝不挂”,体现了范蠡对完美的追求。4. 这个故事传达了范蠡在细节上追求卓越,以达到更高品质产品的理念。5. 范蠡不仅在织机上实践这一原则,在...

  •  挚爱SAberEi 寸丝不挂的成语典故

    【出处】: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  云雀仙踪 一丝不挂拼音

    一丝不挂拼音:yī sī bù guà。成语典故:原作“寸丝不挂”,禅宗用语,比喻不受尘俗的牵累。《祖堂集·一六·南泉和尚》(并见《景德传灯录·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问陆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对云:“寸丝不挂。”后世多作“一丝不挂”。宋·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

  •  阙赫R4 一丝不挂的成语典故

    一解为一缕衣饰。《五灯会元》卷十二:“诸上座终日著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挂着一缕丝。”另一解为一根钓丝。《五灯会元》卷十四:“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师曰:合同船子并头行。”意思是说,“一丝不着”,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船子和尚有诗偈云:“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