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1.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实际上,这一风流韵事纯属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创作。2.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就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3. 稍晚些时候,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故事,大致形成了“三笑”的轮廓。4. 到了明朝...
“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1.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实际上,这一风流韵事纯属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创作。
2.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就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
3. 稍晚些时候,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故事,大致形成了“三笑”的轮廓。
4. 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将这一故事编入《警世通言》中,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使其广为流传。
5. 明末还有孟舜卿的《花前一笑》和单人月的《花舫缘》等杂剧,通过舞台演出,使这一故事家喻户晓。
6. 实际上,据《茶余客话》和《耳谈》等笔记记载,明代确实有陈立超为一个婢女卖身为奴的事,后来被误认为是唐伯虎的故事。
7. 历史学家考证指出,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南京妓女,年纪比唐伯虎大十几岁。而华太师则比唐伯虎小27岁,因此唐伯虎与“三笑”姻缘并无关联。
8. 一些戏曲作品将唐伯虎描绘成好色、流氓的形象,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唐伯虎若地下有知,定会感到冤屈。
9. 唐伯虎是一位清贫的文人,生活艰难,依靠卖画为生,并无能力养活多个妻子。实际上,他并未纳妾,其继室因看不到他做官的希望而离去,最后一位知己名为沈九娘,并非第九个娘子。
10. 对唐伯虎的误解和讹传可能源于对“风流”二字的错误解读。2024-10-16
球球词典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7-26 23:42: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就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3. 稍晚些时候,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故事,大致形成了“三笑”的轮廓。4. 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将这一故事编入《警世通言》中,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使其广为流传。5. ...

  •  唔哩头条 “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1. "唐伯虎点秋香"这一典故并非出自历史事实,而是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创作。2. 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已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记载。3. 稍晚时期,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对这一故事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为其成为“三笑”故事奠定了基础。4. 明朝末年,冯梦龙将这一...

  • 最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已经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记载。随后,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对这一故事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为其日后成为“三笑”故事打下了基础。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将此故事收录于《警世通言》之中,标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此外,明末还有孟...

  •  宜美生活妙招 四大才子轶事典故

    该故事最早见于明代笔记小说《耳谈》,主角为苏州才子陈元超,他偶遇秋香并心生爱慕,最终通过巧妙手段与秋香结缘。冯梦龙在故事中增添了“三笑”元素,使情节更为复杂和引人入胜。祝枝山的机智与讽刺:祝枝山以机智和讽刺闻名,他曾为一个刘姓赃官写春联,运用双关语巧妙讽刺对方,令对方恼羞成怒。文征明...

  •  深空见闻 四大才子轶事典故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源于明代笔记小说,最早见于王同轨的《耳谈》。小说中,苏州才子陈元超在虎丘偶遇秋香,一笑之间深深打动,随后乔装混入官宦人家,以伴读的身份接近她。最终,陈元超巧妙地利用机会,以“点秋香”的方式实现了与她的姻缘。这个故事在冯梦龙的笔下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三笑”的元素,情节也...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