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1.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实际上,这一风流韵事纯属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创作。2.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就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3. 稍晚些时候,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故事,大致形成了“三笑”的轮廓。4. 到了明朝...
“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1.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实际上,这一风流韵事纯属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创作。
2.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就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
3. 稍晚些时候,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故事,大致形成了“三笑”的轮廓。
4. 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将这一故事编入《警世通言》中,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使其广为流传。
5. 明末还有孟舜卿的《花前一笑》和单人月的《花舫缘》等杂剧,通过舞台演出,使这一故事家喻户晓。
6. 实际上,据《茶余客话》和《耳谈》等笔记记载,明代确实有陈立超为一个婢女卖身为奴的事,后来被误认为是唐伯虎的故事。
7. 历史学家考证指出,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南京妓女,年纪比唐伯虎大十几岁。而华太师则比唐伯虎小27岁,因此唐伯虎与“三笑”姻缘并无关联。
8. 一些戏曲作品将唐伯虎描绘成好色、流氓的形象,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唐伯虎若地下有知,定会感到冤屈。
9. 唐伯虎是一位清贫的文人,生活艰难,依靠卖画为生,并无能力养活多个妻子。实际上,他并未纳妾,其继室因看不到他做官的希望而离去,最后一位知己名为沈九娘,并非第九个娘子。
10. 对唐伯虎的误解和讹传可能源于对“风流”二字的错误解读。2024-10-1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9:00: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唔哩头条 “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1. "唐伯虎点秋香"这一典故并非出自历史事实,而是小说家和戏剧家们的创作。2. 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已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记载。3. 稍晚时期,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对这一故事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为其成为“三笑”故事奠定了基础。4. 明朝末年,冯梦龙将这一...

  • 2.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就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3. 稍晚些时候,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故事,大致形成了“三笑”的轮廓。4. 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将这一故事编入《警世通言》中,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使其广为流传。5. ...

  • 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将这个故事改编为《唐解元一笑姻缘》,并在此基础上了进行了创作,加入了更多的情节,使之更加丰富。唐伯虎是明代一位才子,生活在经济繁荣的苏州,这个城市是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思想的活跃。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一个能代表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

  • 最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中,已经有了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记载。随后,周玄暐的《泾林杂记》对这一故事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为其日后成为“三笑”故事打下了基础。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将此故事收录于《警世通言》之中,标题为《唐解元一笑姻缘》。此外,明末还有孟...

  •  府思拱清卓 “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出自哪?历史上确有此事么?

    林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号。林奴儿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比唐伯虎足足大20岁。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独养女儿,故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秋香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且酷爱书画艺术。可惜未到及笄之年,父母就不幸双亡,她由伯父领养。不几年。伯父见秋香已长成姿色娇艳的窈窕淑女,...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