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迅速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标准。2. 但在重量标准上,他犹豫不决,于是向秦始皇寻求指示。3. 秦始皇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字,但并未明确具体的的重量标准。4. 丞相李斯便将“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依据,制定出一斤等于十六两。5. 因此,半斤等同于八两。6. 这...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来自百科,有更详尽解释)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
“半斤八两”一词源于古中国的衡器体系,特别是在16进制衡器广泛使用的历史时期。在古代,一斤被划分为16两,因此“半斤”即为8两,这便是“半斤八两”一词的由来,它形象地描述了两者的重量相同或差距微乎其微。那么,为何古人会选择16进制作为衡器的标准呢?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在中国...
货币兑换背景:在东汉时期,流通着黄金、白银和五铢钱三种货币。其中,一千个五铢钱串起来称为一吊,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则等于十六两,这是当时的重量单位换算标准。成语来源:“半斤八两”一语源于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由于古称一斤有16两,所以“半斤”即...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 这一点以上几位网友解释的很清楚了。那古代的称为什么要用16进制呢?这其实才是关键,要是古代来个8进制,想来我们就成了“半斤四两”了吧?这是因为中国古称一斤的16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