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成语典故有哪些

春秋时期成语典故有哪些: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亡羊补牢、表里山河、乐极生悲等。烽火戏诸侯介绍如下: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
春秋时期成语典故有哪些
春秋时期成语典故有哪些: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亡羊补牢、表里山河、乐极生悲等。
烽火戏诸侯介绍如下: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
问鼎中原介绍如下:
问鼎中原(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问鼎中原(鼎:古代一种三足或四足两耳的器皿,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泛指中国)原指楚庄王不甘偏居一隅,来到周朝都城雒邑附近擅问九鼎,有觊觎天下之野心。

亡羊补牢介绍如下: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该成语的意思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亡羊补牢”。
2023-10-09
球球词典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9-10 19:34: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 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18、叶公...

  • 春秋时期成语典故有哪些: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亡羊补牢、表里山河、乐极生悲等。烽火戏诸侯介绍如下: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

  •  微笑侠客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8个,带文言文原文。

    更羸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隐伤.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

  •  一起撩神剧 发生于春秋时期的相关成语典故有哪些?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2、管鲍之交:鲍叔...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