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个典故是指哪位书法名家?

他临池学书,池水都变黑了。”“闹岩迹临池”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宋代曾巩在《墨池记》中记载,王羲之在临川(今属江西)城东也有墨池的遗迹。唐代刘禹锡在《酬家鸡之赠》诗中写道:“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会官奴。”“临池”这个典故源自晋代卫恒的《四体书势》。这个典故也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请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个典故是指哪位书法名家?
学习书法被称作“临池”。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提到:“弘农张伯英,因转而精通其技艺,家中所有布匹,必定先书写后再洗涤。他临池学书,池水都变黑了。”“闹岩迹临池”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宋代曾巩在《墨池记》中记载,王羲之在临川(今属江西)城东也有墨池的遗迹。唐代刘禹锡在《酬家鸡之赠》诗中写道:“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会官奴。”“临池”这个典故源自晋代卫恒的《四体书势》。这个典故也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王羲之自幼便致力于书法研究,对东汉书法家张芝十分敬仰,时常揣摩其字体结构和神韵,以至于衣襟上都划破了。因此,后人赞誉他为“书圣”。
张芝尤其擅长草书,他的学习态度严谨,练习书法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会在家中的布匹上反复书写,用完后再染色裁剪。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年复一年,池塘里的水都变黑了,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立志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潜心研究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会在家门前的池塘里清洗笔砚,岁月流转,池塘的水也变得深黑。人们将这个池塘称作墨池。
后来,人们用“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个典故来比喻刻苦学习。宋代曾巩在《墨池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帮迹,岂信然邪?”2024-06-1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56: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

  • 后来,人们用“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个典故来比喻刻苦学习。宋代曾巩在《墨池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帮迹,岂信然邪?”

  • yueke2023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是什么意思

    【解释】: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成语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王献之从小学习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献之写“大”字让父亲检查,父亲在字上加上一点成为“太”,他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只有一点才是真功夫。于是王献之守在裂孙家里18个大水缸边练...

  • yueke2023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2. 张芝尤其擅长草书,他对待书法的态度非常严谨。在家中,他经常在衣帛上练习书法,写完之后再进行染色裁剪。张芝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持之以恒,最终导致池塘水变成黑色,因而被尊称为“草圣”。3. 王羲之立志要达到张芝的境界,于是他边游历名山大川,边努力学习前人的书法,并逐渐形成了...

  •  湖北倍领科技 “临池学书”的出处是哪里

    “临池学书”出自宋代曾巩的《墨池记》。“临池学书”全诗《墨池记》宋代 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