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没有诗句,典故?

2、《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作品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录在《警世通言》中。故事讲了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
古时候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没有诗句,典故?
1、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译文: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2、《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作品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录在《警世通言》中。故事讲了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当时很受听客的喜欢,它已成为中国古代话本的典范之一。
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基本解释: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2017-12-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36: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湖北倍领科技 古时候形容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诗句在一起,有没有诗句

    在古代,描述志同道合之人相聚的诗句不胜枚举,其中《邶风·二子乘舟》尤为生动。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原意是描述两位公子一同乘舟而行,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思念与祝福。诗中写道:“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通过描绘两位公子乘坐...

  • 除了这两个典故,还有“同声相应”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相互吸引,相互支持。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说,有相同声音的人会相互呼应,有相同气质的人会相互吸引。总的来说,古时候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常用“高山流水”、“伯牙绝弦”、“同声...

  • 当然,与平易近人典故相关的诗句,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常被用来形容志同道合的人。这句诗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吐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待贤才的态度,同时也暗含了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吸引和团结更多的人。总的来说,古时候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的诗句和典故,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

  • 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

  •  从前以后sly 古时候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没有诗句、典故最好是词语的?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5、《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