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的出处在《三国演义》,故事中说刘备势力较弱,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他联合了孙权,共同对抗曹操。孙权是弱小的一方,而曹操是强大的一方,因此他们需要联合起来才能抵抗曹操的进攻。这个策略的成功,为刘备和孙权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驱虎吞狼的策略不仅在古代战争中...
“驱虎吞狼”这一典故,源自三国时代的荀彧。荀彧,东汉末年的杰出战略家,曹操的首席谋臣,官至侍中、尚书令。这一典故意在形容令敌对双方相互残杀,以达到自身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其与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相似,却有其独特之处。从字面上理解,“驱虎吞狼”的操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和手段。
荀彧说过这样的话 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 出自三国演义十四回
驱虎吞狼,驱使老虎去消灭狼。引申为利用另一个强大的势力去消灭另一个(或多个)较弱的势力,自己又可以保留实力。驱虎吞狼计出三国荀彧,荀彧同时掌握了刘备、吕布、袁术三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且利用刘备对汉室的忠诚、吕布的贪婪自大和袁术的逞强好胜来达到调动他们互相攻伐。相关典故:有关“二...
这就是驱虎吞狼的典故 背景是刘备上京上书,回书曹操,曹操谋士荀彧给曹操出的计策。荀彧曰:“此计不成,奈何?”或曰:“又有一计,名曰驱虎吞狼之计。”操曰:“其计如何?”彧曰:“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