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克勤克俭”的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背后的典故如下:- 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尚书·大禹谟》,原文是“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为“由于你的贤能,能够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地持家”。- 故事:在古时候,黄河流域洪水经常泛滥。尧帝时,鲧负责治水九年未成。舜帝时,把这一任务...
这个成语来源于《尚书.大禹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古时候,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洪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苦于水患,热切希望加以治理。尧帝时,鲧受尧的委派负责治水,九年不成。舜帝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鲧的儿子——禹。禹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欣然接受了任务,当时虽然他刚刚结婚才四天,但...
【成语典故】: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舜认为禹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于是就让位给他。
克勤克俭,源自《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其典故核心。此成语旨在强调既能勤劳又能节俭的品质。勤劳代表努力工作,不辞劳苦,而节俭则意味着在生活与消费上能够克制,不浪费。在古代,勤俭不仅是个人修身齐家之本,也是治国理政之要。古人倡导的“以俭立业,以勤为本”,体现了对经济...
【典故出处】:《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成语意思】: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通用拼音】:ke jiǎn ke qin 【拼音简写】:KJKQ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克俭克勤,作谓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