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介绍

1、唐代诗人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道:“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2、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
推敲的典故介绍
  1、唐代诗人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道:“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
  2、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
  3、这时,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韩愈恰巧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
  4、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
  5、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2024-11-18
球球词典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9-10 16:55: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推敲的典故介绍 推敲的典故简介

    推敲的典故是关于唐代诗人贾岛创作诗歌时斟酌字句的故事。故事背景:贾岛赴考到京,在骑驴行走的过程中,吟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两句诗,自觉不错。字句斟酌:但贾岛对下句中的“推”字不满意,认为既然是月下的夜里,门可能已关,推可能推不开,于是考虑改为“僧敲月下门”,并反复念...

  • 一、王安石推敲典故 王安石在创作《泊船瓜洲》时,对于诗句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经过多次推敲和修改。初稿中的字并不为“绿”,王安石觉得未能充分表达春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便反复思量,最终选择了“绿”字,使得整句诗意境盎然。这一故事体现...

  •  宜美生活妙招 推敲的典故介绍

    推敲的典故介绍如下:背景:唐代诗人贾岛在赴考途中,骑着驴边走边吟诗,创作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两句诗。推敲过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不太满意,认为既然是月下的夜里,门可能已关,推可能推不开,因此考虑将其改为“僧敲月下门”。他反复琢磨,甚至不自觉地用手做出...

  •  宜美生活妙招 推敲的典故介绍

    推敲的典故介绍如下:典故来源:推敲的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次创作经历。贾岛在赴考途中,骑着驴边走边吟诗,创作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两句诗。字斟句酌:贾岛对这两句诗中的“推”字不满意,认为在月下的夜里,门可能已经关上,用“推”字可能不太合适,于是考虑将其改为“敲”...

  •  翡希信息咨询 推敲的来历以及故事介绍

    推敲的来历是指斟酌字句的过程,这一词来源于唐朝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一、推敲的来历详解 典故出处: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中记载了贾岛在驴背上吟咏诗句,对“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犹豫不决,反复推敲的故事。 广泛引用:此后,“推敲”一词被广泛用来形容写作或做事时反复琢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