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友谊的两个典故,谁知道?

1、舍命之交 春秋时期,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左伯桃,一位自小死了父母的贤士,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他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于是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前往楚国。在严冬雨雪之中,他遇到了羊角哀,同样有着救国救民抱负的书生。两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结拜为异姓...
有关于友谊的两个典故,谁知道?
1、舍命之交
春秋时期,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左伯桃,一位自小死了父母的贤士,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他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于是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前往楚国。在严冬雨雪之中,他遇到了羊角哀,同样有着救国救民抱负的书生。两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结拜为异姓骨肉。左伯桃看出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出众,便劝他一同前往楚国。他们出发后,干粮将尽,左伯桃为成全羊角哀的功名,舍命而去。羊角哀找到左伯桃的尸首,香汤沐浴,安葬了他,并在墓旁守候。左伯桃的魂魄与荆轲之魂发生争执,羊角哀遂以死相帮,自刎而亡。楚元王得知后,为他们建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香火不绝。
2、知音之交
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技术高超。一日,他在深山老林中弹琴,打柴人钟子期恰好路过。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音乐中听出其意。两人遂成好友,知音难觅。未料,钟子期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摔琴并发誓永不再弹。此事后来演变为“高山流水”的成语。
3、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家中贫困,鲍叔牙多分利润给他,从不认为他贪心。管仲帮鲍叔牙做事,不一定件件做得好,鲍叔牙也不认为他愚蠢,而是理解他受限于条件。管仲多次被逐,鲍叔牙深知非他之过,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为齐国之卿,管仲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鲍之交”现用来形容友谊笃厚。
4、忘年之交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喜好为学,博览群书。他与祢衡年龄相差二十岁,却因彼此才华和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推荐祢衡,祢衡却总是讽刺曹操。曹操怀恨在心,将祢衡送至荆州刘表处,祢衡又侮慢刘表,被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终被害。
5、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有着改造社会强烈愿望的青年,因共同的信仰成为莫逆之交。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困苦,恩格斯为了维持他的生活,宁愿从事自己厌恶的商业,并将赚来的钱寄给他。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上互相支持,亲密合作。他们几乎每天通信,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在马克思写作英文通讯稿时,恩格斯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作。2024-08-1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7:19: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舍命之交 春秋时期,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左伯桃,一位自小死了父母的贤士,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他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于是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前往楚国。在严冬雨雪之中,他遇到了羊角哀,同样有着救国救民抱负的书生。两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结拜为异姓骨...

  •  尘尘尘尘尘嚣3 有关于友谊的两个典故,谁知道?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着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

  • 关于交友的故事典故 一、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好友,他们之间的友谊被后人传颂至今。管仲家境贫寒,经常需要依靠鲍叔牙的接济才能生活。鲍叔牙对管仲十分了解,知道他有才华,所以在政治上一直支持他。管仲也因此得到了重用,最终成为齐国的丞相。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 1. 管鲍之交:管仲贫穷时,鲍叔牙始终对他友善,并在他成功后为他工作。最终,管仲成为齐国的丞相,他始终不忘鲍叔牙的恩情,两人的友谊被后人传颂。2. 伯牙钟子期之交:俞伯牙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两人因一次音乐交流而结识,成为了永远的朋友。伯牙的每一首曲子,钟子期都能理解并...

  • 10个古代友谊典故如下:1、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2、忘年之交:孔融字文举,鲁国...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