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峪镇的典故传说

“魏进寒出”的传说:马兰峪东行六公里,有个魏进河村。因村东之河而得名。此河北出长城要塞鲇鱼关,南下寒河庄而入沙河。《遵化县志》云:魏进河“夏秋盛涨,平时多涸”,原来这里有个“唐王金铜斩河”的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为了追击敌人,大队人马开到魏进河旁,突然被滔滔洪水挡住去路,甚...
马兰峪镇的典故传说
三堂坟的传说:距舍身台东南十多里远,遵化市东北30余 华里的前山寨旁边山沟里,至今还堆着三座大坟,传说是两千多年前燕国修长城时留的。相传,公元前290年前后,燕昭王为了阻挡北匈妈的侵略,筑此燕长城。当时,他把这项工程交给太子鲧监管。在修筑右北平(今遵化、迁西、迁安、青龙一带)附近长城时,由于山高、坡陡,朝廷特派定国公昌、平安侯吕玉及副将张伦领监。又从齐国聘请了王总监,负责工程。开工不久,国内的三个大官就合伙侵吞筑城银两,激起民众的愤怒。一天下午,有个名叫王云的监工,同王总监借开大会之机,在民众的拥护下,除掉了这三个贪赃的王侯。当太子鲧得知后,不但没治罪于王云,还令他来监管,结果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这三座坟埋的正是被民众打死的那三名大臣。随着长城史话的延续,“三堂坟”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魏进寒出”的传说:马兰峪东行六公里,有个魏进河村。因村东之河而得名。此河北出长城要塞鲇鱼关,南下寒河庄而入沙河。《遵化县志》云:魏进河“夏秋盛涨,平时多涸”,原来这里有个“唐王金铜斩河”的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为了追击敌人,大队人马开到魏进河旁,突然被滔滔洪水挡住去路,甚为不悦。身旁大将尉迟敬德提醒道:“我主何不用金铜斩之。”李世民一听有理,忙接过尉迟敬德的八面金铜,“嘿”的一声,朝怒涛砍去。立时,河水打开一条路,大军迅速通行。然而,十多万大军就如同挤独木桥,一时难以全部通过。于是李世民便对河水下令:“尔今要在一刻内,魏进河下去,寒河庄出来,不得有误。”由于皇帝是金口玉言,连水都得听从使唤,很快在魏进河至寒庄十多里长的河漕内,水渗于地下,唐军才顺利得以通过。后世传谚:“魏进河出漏汤河(指两村当中的大汤河村而言)。”查其实情,因此段河底俱是河光石,托不住水所致,并不是皇帝的权威。如今,魏进河两岸山清水秀,五谷丰登,河上架座百十多米的大桥,已然“天堑变通途”了。

2016-05-31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54: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三座坟墓下,躺着的是被愤怒民众处死的三位官员,而"三堂坟"的故事因此流传至今。从马兰峪东行六公里,有一个名为魏进河的村庄,村名源自村东的河流。这条河源自长城要塞鲇鱼关,向南流至寒河庄后汇入沙河。《遵化县志》记载了关于"唐王金铜斩河"的传说,讲述了唐朝李世民东征时,大军被洪水阻隔...

  • 随着长城史话的延续,“三堂坟”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魏进寒出”的传说:马兰峪东行六公里,有个魏进河村。因村东之河而得名。此河北出长城要塞鲇鱼关,南下寒河庄而入沙河。《遵化县志》云:魏进河“夏秋盛涨,平时多涸”,原来这里有个“唐王金铜斩河”的传说:唐王李世民东征时,为了追击敌人...

  •  文暄生活科普 马兰峪镇历史沿革

    丰富的掌故和传说增添了马兰峪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神猴变身为“猴儿山”,“二郎庙”传说永不可拆,康熙皇帝的驻跸地“麒麟山”等,都成为了镇上独特的文化符号。镇上历史规划不断推进,1984年制定了镇区建设规划,1988年和2006年又有总体规划出台。在1995年和1996年,马兰峪分别被定为国家小城镇试...

  •  手机用户33869 马兰峪镇的历史沿革

    三是药王庙。它是马兰峪现存的古建筑之一,名之为药王庙,实为诸多庙宇之冠,尤其是清代的几位皇帝的替僧,都坐禅于此,均受皇封5品,仅次于真武庙二品住持道长。当时这里的住持为京东僧官,

  •  文暄生活科普 东陵大盗发生在什么地方

    东陵大盗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部的马兰峪镇。东陵大盗,历史上一次臭名昭著的事件,发生在中国的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部。这一事件与清朝皇家陵寝——清东陵的被盗有关。东陵大盗的背景和地点介绍 东陵,作为清朝的皇家陵寝,埋葬了许多清朝的皇室成员,其丰富的陪葬品吸引了无数不...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