黒齿有什么典故?

黑齿,在古籍中多次提及,既有作为古国名,又有作为染黑牙齿的习俗。染黑牙齿的习俗在古代妇女中较为常见,是其妆饰之一。《大同书》戊部第八章提到,古代妇女为了取悦男子,会进行包括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等行为,不惜损害身体以供男子娱乐。染黑牙齿这一...
黒齿有什么典故?
黑齿,在古籍中多次提及,既有作为古国名,又有作为染黑牙齿的习俗。染黑牙齿的习俗在古代妇女中较为常见,是其妆饰之一。《大同书》戊部第八章提到,古代妇女为了取悦男子,会进行包括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等行为,不惜损害身体以供男子娱乐。染黑牙齿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南方民族。《逸周书·王会解》中提到“雕题黑齿”的民族,暗示黑齿习俗在古时已广泛流传。

黑齿习俗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中均有体现。《山海经》中的黑齿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可能是以黑齿为特征的民族。《楚辞·招魂》中将“雕题黑齿”与食人习俗联系在一起,描绘出较为荒蛮的形象。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黑齿习俗的含义逐渐发生变化。在《镜花缘》中,黑齿国被描绘为一个文明国度,象征着儒雅斯文的最高境界。《江户日本》一书中提到,黑齿习俗的另一目的是预防蛀牙与牙周病,反映了文化与社会变迁对习俗的影响。

黑齿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形象不同。在古代,黑齿可能被视为蛮荒、不开化的特征;而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中,其形象逐渐改变。《阴翳礼赞》中描述的黑齿习俗在19世纪末已较为罕见,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黄金假面具》中,黑齿面具被视为恐怖,说明这一习俗的认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断代。

黑齿习俗的绝迹与现代化趋势密切相关。在现代口腔医学和牙膏广告的推动下,这一习俗与其他传统习俗一样,逐渐失去影响力。在越南,黑齿习俗几乎已绝迹,仅在老年妇女身上偶有发现。傣族将染齿作为女子婚前的习俗,但在现代已不复存在。在“现代化”背景下,文化趋同与传统习俗的消亡成为普遍现象,黑齿习俗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小缩影。2024-10-2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44: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唐代有黑齿常之,其先出自扶余氏,封于黑齿,子孙因以为氏。曾祖父黑齿文,祖父黑齿德,父亲黑齿沙次,并官至达率。黑齿常之自幼便习读春秋左氏传和司马迁、班固的《史记》和《汉书》,在国内以骁勇有谋略著称。后成为唐代将领,被酷吏周兴诬陷,被武则天处死。

  • 明朝崇祯皇帝的“黑齿”典故 大概的意思是奏折上的“黑齿”指的是黑齿国,但那个可笑的大学士却说那是“黑色的牙齿”《明史》上记载:某日朝会,崇祯帝见某位官员的奏折上有黑齿一词,不解,便请教这位周道登大学士,周阁老想了半天,回奏道:“黑齿,齿发黑者也!。””(意思是黑齿,就是牙齿发黑)。

  •  乾莱信息咨询 有谁知道关于“黑齿”的典故?

    云南傣族男女从十四、五岁开始。有用家木烟涂牙齿的习惯,认为把牙齿染得愈黑愈美,因此结婚时新娘是特别要将牙齿染黑的。基诺族的染齿“颜料”,却多用梨木。其法是将爆烧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上铁锅片,待铁片上的烟脂成发光的黑漆状时,即手持铁锅片用上面的梨木烟脂染齿。布朗族的染...

  • 《江户日本》一书中提到,黑齿习俗的另一目的是预防蛀牙与牙周病,反映了文化与社会变迁对习俗的影响。黑齿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形象不同。在古代,黑齿可能被视为蛮荒、不开化的特征;而在后来的文化发展中,其形象逐渐改变。《阴翳礼赞》中描述的黑齿习俗在19世纪末已较为罕见,反映了社会观念的...

  •  乾莱信息咨询 黒齿有什么典故?

    按这里的说法,中国上古时代,西部和极东地带都有黑齿部落。\x0d\x0a\x0d\x0a《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最早为《山海经》作注释的东晋学者郭璞引《三国志·魏书·鲜卑乌桓东夷列传》云:“女王国东,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