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无遗贤的典故:《尚书·大禹谟》。野无遗贤,汉语成语,拼音是yě wú yí xián,意思是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出自《尚书·大禹漠》。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示例:百僚师师,真可谓朝无幸位,野无遗贤。★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陈书·高祖纪...
历史典故:历史上,天宝六年,唐玄宗曾下诏令,鼓励全国有才艺的人前往京城参加选拔。然而,在奸相李林甫的操控下,这次选拔竟没有一个人被录取,这一事件与“野无遗贤”的理念背道而驰,揭示了当时社会选拔机制的偏颇和贤能之才被埋没的现象。应用: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组织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公...
野无遗贤:唐玄宗曾诏求天下士子,李林甫担心士子在对策时指斥他,便建议让郡县长官先甄选,结果没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无遗才。杖杜弄獐:李林甫执掌吏部时,不认识“杕”字,问吏部侍郎韦陟“杖杜”的意思,韦陟不敢回答;李林甫在给表兄弟姜度儿子的贺函中,将“弄璋”错写为...
它们整日默不作声,就能得到上等的粮草饲养,但只要有一声嘶鸣,就会立即被剔除出去。”从此,朝中谏官无人再敢直言谏争。野无遗贤:唐玄宗曾诏求天下士子,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斥他的奸恶行为,便建议让郡县长官先对士子加以甄选,最终无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
野无遗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ěwúyícái,意思是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同“野无遗贤”。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成语解释 见“野无遗贤”。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谓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