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牙烹子给齐桓公,有什么典故吗?

典故: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
易牙烹子给齐桓公,有什么典故吗?
典故: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
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拓展资料:
齐桓公曾说未曾食过人肉,易牙就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得到齐桓公的信任,想任用他代替将死的管仲,不过管仲认为:“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所以反对由他接任,齐桓公也就将他和卫开方、竖刁撤职,永远不准入朝。最终齐桓公没有听管仲遗言,亲信易牙、竖刁。齐桓公得重病,易牙与竖刁作乱,填塞宫门,筑起高墙,内外不通。最后令齐桓公饥饿而死。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菜。
易牙作为雍人,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一、易牙发现,削山芋时手会被山芋的皮刺激得奇痒难忍,他通过多次实践终于找到了一个解除发痒的办法:在削山芋之前先咬一口,嚼一嚼,就不会再痒了。
二、有道叫鱼腹藏羊肉的名菜,也是山东名菜,相传由易牙所创(羊方藏鱼实际为彭祖所创,易牙求教于过彭祖才有后来的鲁菜)。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我们注意到“鲜”字即由“鱼”和“羊”字合成。据说以名菜鱼腹藏羊肉而得鲜字是易牙创造的。
三、易牙把烹饪和医疗结合起来,创制食物疗养菜。有一次长卫姬生病了,易牙以食疗菜进献长卫姬,长卫姬食后病愈,易牙以此深受齐桓公和长卫姬赏识。
2022-09-25
球球词典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7:26: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易牙烹子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管理齐桓公烹饪的厨师易牙。桓公久居宫中,什么珍馐佳肴、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有一次半开玩笑地对易牙说:“我就是蒸婴儿的肉没有吃过。”易牙为了满足桓公的欲望,将自己的三岁儿子蒸了献给了桓公吃,桓公认为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提拔重用了易牙,易牙...

  • 典故: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

  •  翡希信息咨询 易牙烹子的典故是什么

    “易牙烹子”的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厨师易牙为了满足国君齐桓公的荒诞欲望,将自己三岁儿子烹煮后献给齐桓公的故事。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内容:背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位名叫易牙的厨师,他负责管理齐桓公的饮食。齐桓公长期居住在宫中,对各种美食都已吃腻。事件起因:有一次,齐桓公...

  •  谷艾文艺苑 易牙烹子真实历史

    易牙烹子是历史文献明确记载的典故,但真实性存在争议。该故事见于《管子·小称》《史记·齐太公世家》等典籍,核心情节为春秋时期齐国厨师易牙为讨好齐桓公,将亲生儿子烹制成肉汤献上。齐桓公虽感不适,但被其“忠诚”打动而重用。后来管仲临终告诫齐桓公,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近”,齐桓公...

  •  唔哩生活 易牙烹子的典故是什么

    易牙为了迎合桓公的心意,竟将亲生儿子的生命作为代价,将他烹煮后献于桓公桌上。桓公对易牙的“忠诚”感到满意,因此大力提拔他,使易牙成为了自己的宠臣。后来,齐桓公的大臣管仲生病,桓公前往探望,并询问管仲有何建议。管仲回答道:“君上,请不要亲近易牙和竖刁。”桓公感到困惑,指出易牙曾烹子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