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历史典故

齐桓公追击山戎时迷路,管仲让老马带路走出迷谷。现在这个成语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能看清方向,办事熟悉。此成语典故,也是齐桓公称霸历史的痕迹,表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期间的艰难困苦,只有老马才一清二楚。四、风马牛不相及 齐桓公攻打蔡国获胜后,又命令诸侯联军继续向南...
齐桓公的历史典故
齐桓公是山东淄博市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其霸业的历程,可以用7个成语典故来概括,齐桓公的一生实在是一种有趣历史文化现象,他的历史成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淄博齐桓公雕像
一、见异思迁
齐桓公向管仲请教治国的对策,管仲说:“圣君治理天下,让士民群集在一起研究学问,就不会因为看到别的事物而转移注意力了。”形容意志不坚定,爱好不专。
这也说明齐桓公这个人,原本就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只是因为管仲的辅助和提醒,他的毛病才没有过早的暴露出来。
二、宁戚饭牛
齐桓公听到宁戚在车下喂牛时,拍击牛角大声唱歌,因此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后指贫寒士人自荐以求得重用。也可以看出齐桓公图霸之时,求贤若渴的人才政策。
三、老马识途
齐桓公追击山戎时迷路,管仲让老马带路走出迷谷。现在这个成语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能看清方向,办事熟悉。
此成语典故,也是齐桓公称霸历史的痕迹,表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期间的艰难困苦,只有老马才一清二楚。
四、风马牛不相及
齐桓公攻打蔡国获胜后,又命令诸侯联军继续向南挺进楚国。楚国使者责问桓公,说齐楚相距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讨伐楚国是没有缘由的。
现在这个成语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系。也说明齐桓公的霸业已经发展到南方地区,直接与楚国相争,希望楚国也能够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
五、勿忘在莒
鲍叔牙给桓公和管仲敬酒时,提醒他们不要忘记当年在莒国寄人篱下的耻辱。比喻不忘本。
六、天威咫尺
周襄王赏赐齐桓公,并说桓公受赐时可不必行君臣之礼。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望近得就在我的面前,不足一尺之地。”然后就跪拜叩首才接受赏赐。
天威咫尺比喻帝王或朝廷的威严或威望。也是齐桓公霸业的巅峰时刻,表明齐桓公还是始终坚持“尊王攘夷”的大政略。
七、卜昼卜夜
齐桓公到陈敬仲家饮酒作乐,到晚上仍未尽兴。陈敬仲婉言劝说要先占卜才能决定晚上是否能够喝酒。形容昼夜不停地寻欢作乐,毫无节制。这可以说是齐桓公霸业的历程终结,他开始寻欢作乐,认为齐国已经实现了“尊王攘夷”的战略目标。2020-10-22
球球词典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9:25: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桓公伐孤竹历史典故

    齐桓公伐孤竹的历史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起因:山戎令支国攻燕:东周列国时期,山戎令支国攻打燕国。燕国求援:燕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决定率兵征讨山戎令支国。困境与解决:濡水被截断:齐军遭遇令支国截断濡水,导致军队在伏龙山周边20余里无水可饮。公孙隰朋建议寻蚁穴掘泉:士兵在公孙隰朋的建议下,...

  • 齐桓公追击山戎时迷路,管仲让老马带路走出迷谷。现在这个成语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能看清方向,办事熟悉。此成语典故,也是齐桓公称霸历史的痕迹,表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期间的艰难困苦,只有老马才一清二楚。四、风马牛不相及 齐桓公攻打蔡国获胜后,又命令诸侯联军继续向南...

  •  君子素荣87313 桓公伐孤竹的历史典故

    东周列国时期,今迁安属于山戎令支国。有一年,山戎令支国发兵攻打它的邻国——燕国。燕国抵当不住,只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桓公率兵讨伐山戎。当大军行至爪村伏龙山(今龙山)一带驻扎时,山戎令支国将濡水(滦河)截断了,造成伏龙山周围20多里无水。齐国军队无水喝,齐桓公只得叫士兵凿山找水,结...

  •  腾云新分享 齐桓公置射钩的典故

    齐桓公即位后,并没有记着管仲射伤他的旧仇,反而任命管仲为宰相,最终使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载了这段历史:“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这个故事讲述了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恩怨情仇。尽管管仲曾经射伤过齐桓公,但齐桓公却能够放下个人恩怨,重用管仲,最终成就了齐...

  • 齐桓公的历史典故 据说当时齐桓公为了建立霸业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一方面保持对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对抗外族,而就在齐桓公提出这一口号不久,远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来攻打燕国,当时山戎部落活跃在周朝北方,而燕国就深受其害。在收到燕国的支援请求之后,齐桓公就领兵帮助燕国(话说当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