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亭的历史典故如下:1、“烟水亭的民间传说”源远流长,最早形成于东汉末年。从史证可以看出“烟水亭的民间传说”形成于千百年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用九江本地方言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2、东汉末,九江(当时叫柴桑)成为三分天下之一的东吴重要军事据点,且东吴的大军也时常在此...
烟水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
李渤离任后,江州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将他比作西周时“有惠政于民”的著名贤人召伯,并借用《诗经》中歌颂召伯的诗篇《甘棠》中的典故,将堤坝命名为“甘棠堤”,亦名“李公堤”,湖亦命名为“甘棠湖”。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喜爱甘棠湖景色,遂在堤上建“烟水亭”。明...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因为亭在湖心,一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后不断兴废,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改名“烟水亭”。清顺治十七年,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
(6)甘棠湖烟水亭:在江西九江市中心,湖面积约270亩,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湖中筑有长约50米的长堤,堤上有宋代修建的思贤桥。清风徐来,满湖碧波涟漪,景色优美动人。烟水亭立于甘棠湖中,原名浸月亭,初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年)。相传为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该亭多次兴废。据传北宋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