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的典故是怎么样的,谁能解解释?

1. 成语典故: "毛遂自荐"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2. 朝歌渊源:毛遂为卫国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自荐使楚救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的典故是怎么样的,谁能解解释?
1. 成语典故: "毛遂自荐"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 朝歌渊源:
毛遂为卫国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自荐使楚救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相传,毛遂在朝歌云梦山从师于鬼谷子先生,云梦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庙,为游览瞻拜之胜地。
3. 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晚期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平原君急赴楚国求救援兵,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具备的随行人员。
左挑右选得十九人,毛遂以囊锥自喻,说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了,并自荐同往。
十九人谓其傻皆讥笑之。至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日出而言,日终不决。
众人无奈,毛遂展露才华,按剑而上,陈述利害,威言并加,使楚王答应派兵救赵,同意马上发兵救赵,并立即锸血为盟。
众皆佩服至极,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毛遂为上客。
4. 毛遂出身贫寒,非官非宦,二千年来传颂至今,且被神话,实乃自荐爱国所致也。
5. 毛遂为卫国人,故里在今新乡市原阳县西路庄村,现有毛遂自荐亭和石碑多通。
相传,毛遂在云梦山从师于鬼谷子先生,淇县云梦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庙,为游览瞻拜之胜地。
6.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即由此产生,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2025-01-02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7:24: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成语典故: "毛遂自荐"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2. 朝歌渊源:毛遂为卫国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自荐使楚救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翡希信息咨询 “毛遂自荐”由什么典故而来 毛遂自荐的典故由来

    “毛遂自荐”的典故由来是战国时赵国的毛遂自我推荐与平原君一同出使楚国的故事。具体来说: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秦军大胜赵军并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打算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同前往,但经过挑选后还缺一人。毛遂自荐:这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 毛遂自荐的典故 毛遂是战国时期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他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在一次楚国与赵国的谈判中,平原君急需一位善于辞令的人来助其谈判成功。这时,毛遂主动站出来自荐,愿意前去游说楚王,辅佐平原君完成这项任务。详细解释如下:毛遂自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赵国与楚国之间存在一些矛盾...

  •  海南加宸 “毛遂自荐”的典故与哪个人物有关?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有一段关于毛遂自荐的记载。讲述了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救的故事。在平原君的随从队伍中,有一位名叫毛遂的食客,他主动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使团。这体现了毛遂不畏艰难,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在到达楚国后,毛遂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向楚王陈...

  • “毛遂自荐”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典故如下:背景:战国时期,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军,随后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前往楚国求援。自荐过程:平原君打算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同前往楚国,但经过挑选后还差一人。此时,门客毛遂主动向平原...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