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译文:阳货希望孔子去拜会他,...
历史上患得患失的典故
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五
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希望孔子去拜会他,孔子不去,他就送了一只烧猪给孔子。孔子就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才去拜谢,不料,两人在路上碰到了。阳货对孔子说:“你过来!我要与你说话。”他接着说:“具备卓越才干,却让国家陷入困境,这样可以称作行仁吗?我会说不可以。——喜欢从政做官,却屡次错过时机,这样可以称作明智吗?我会说不可以。——光阴似箭,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会去做官的。”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依本性来看,人与人是相近的。依习染来看,人与人就有很大的差异了。”
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上面的人学礼是为了爱护人民;下面的人学礼是为了能性情和顺容易使用。’”孔子说:”小子们,偃的话是对的,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
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起兵反叛季氏,他召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要前往。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请我去的人,难道没有什么意图吗?如果有人任用我,我难道只想维持东周这种衰弱的局势吗?”
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如能奉行五种原则于世间,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哪五项原则?”孔子说:“恭敬、宽大、诚实、勤敏、恩惠。能恭敬就不会招来别人的欺辱;能宽为怀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戴;能诚实守信就会受到大家的信任,勤敏就能建立功端;能给人恩惠就能够差遣人家。”
7、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要前往。子路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自己动手去到公然行恶的人那里,君子是不会前去的。’现在佛肸占据中牟,起兵反叛,你却想要前去,又该怎么说呢?”孔子说:“对的,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们不是也说,最坚硬的东西是磨也磨不薄的;我们不是也说,最洁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我难道只是匏瓜星(匏瓜:一种葫芦,味苦不能吃。这里指天上的匏瓜星)吗?怎么可以挂在那儿,不让人食用呢?”
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由啊!你听过六种美德与连带的六种障碍吗?”子路回答说:“没听过。”孔子说:“来!我告诉你:喜好仁道但不好学明理,结果会变成愚昧;喜好智慧但不好学明理,结果会成为放荡;爱好信实但不好学明理,结果会伤害到义;爱好正直但不好学明理,结果会沦为偏激器小;崇尚勇敢但不好学明理,结果会出乱子;喜好刚正但不好学明理,结果会变成狂躁。”
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啊!为什么不多研究点《诗经》呢?诗篇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可以观察政教得失,可以懂得如何跟众人相处,可以教人如何埋怨而不发怒。近的可以学会事奉父母,远的可以学会如何事奉君主,还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与?”
译文:孔子对伯鱼(孔鲤)说:“你曾学过《周南》与《召南》这两篇诗吗?人如果不学习《周南》与《召南》这两篇诗,就好像一个人对着墙面站立,无所见也无能进。”
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我们说礼啊礼啊,难道只是在说玉帛这些礼品吗?我们说乐啊乐啊,难道只是在说钟鼓这些乐器吗?”
12、子曰:“色厉而内茬,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孔子说:“脸色严肃而内心怯懦的人,可以比拟为小人,就像闯入门户里的小偷吧?”
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正是败坏道德风气的小人。”
1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听到传闻,就到处散布,这是背离德行修养的做法。”
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2020-10-27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患得患失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患得患失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典故】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看重个人得失
【近义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反义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2020-10-27
患得患失
【注音】huàn dé huàn sh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典故】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