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的典故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典故案例:春秋时,晋太子圉(音:与)被质于秦国多年,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人,而梁国是小诸侯国。梁国国君执政不力,又不体恤民众,整天只顾修造自己的宫殿、生活极其奢...
趁火打劫的典故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典故案例:
春秋时,晋太子圉(音:与)被质于秦国多年,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人,而梁国是小诸侯国。梁国国君执政不力,又不体恤民众,整天只顾修造自己的宫殿、生活极其奢侈。梁国本是个小国、穷国 ,根本经受不起国君的如此折腾,因此,民众载声怨道,为逃避过重的税赋,大批难民只得纷纷逃往秦国。秦穆公趁梁国君无道、民心已乱,派大夫百里奚等,领兵攻打梁国,趁机灭了梁国,梁国君被乱民所杀。晋太子圉见秦国灭了自己的母国,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并设法逃回到晋国。不久,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2017-04-1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9:57: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典故:勾践趁吴国遭遇旱灾,国内空虚,且吴王引兵北上参加会盟的机会,发兵大败吴师。解释:在这个故事中,火是吴国的自然灾害和国内空虚,而劫则是越国对吴国的攻击。多尔衮与明朝 典故:多尔衮趁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的机会,率军入关,夺取了明朝政权。解释:火是李自成起义军的攻击,而劫则是多尔衮率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典故案例:春秋时,晋太子圉(音:与)被质于秦国多年,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人,而梁国是小诸侯国。梁国国君执政不力,又不体恤民众,整天只顾修造自己的宫殿、生活极其奢...

  •  哲哥聊历史2333 趁火打劫的典故

    趁火打劫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

  •  校易搜全知道 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趁火打劫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利用别人的不幸或危机来谋取私利的行为。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家战争策略中。在《三十六计》中,对趁火打劫的定义是指利用别人的危机来获取利益,而且这种行为是趁机而为,不是通过直接对抗或者战斗的方式。在军事战略上,火可以指战争中的危机、混乱、...

  • 趁火打劫典故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