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徙木为信典故是什么

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
商鞅的徙木为信典故是什么
徙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2024-09-0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22: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五角形 徙木为信是什么典故

    徙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

  •  生娇我0e 徙木为信 的故事是什么?

    一、故事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二、译文 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

  •  誉祥祥知识 徙木为信典故

    商鞅变法的准备阶段,他担心百姓不信,于是于国都集市南门树立三丈木,悬赏十斤黄金给能将之移至北门的人。民众惊异,无人敢试。商鞅再加悬赏至五十斤黄金。终有勇者成功搬移,商鞅兑现承诺,以此证明其诚信。后商鞅正式颁布法令,新法迅速在全国推行。商鞅变法筹备过程中,面临百姓的不信。为解决此难题,...

  • 徙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

  •  倍领趣闻 成语"徙木为信"的典故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商鞅“徙木赏金”的典故。故事发生在某一天,商鞅在城南门外竖立了一根木头,并告知市民,如果谁能将它搬到北门,就能获得十金的奖赏。然而,大多数人都对这种看似轻而易举的事情持怀疑态度,并未有人愿意尝试。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商鞅进一步将赏金提高到了五十金。这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