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计谋典故

在东汉末年烽火连天的乱世中,年轻的孙策,年仅十七岁,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公元199年,孙策的目标指向江北的卢江郡,这个地理位置险要,南有长江天险,北有淮水阻隔,攻守不易。卢江的守将刘勋,实力雄厚,野心勃勃。孙策深知硬碰硬难以取胜,于是与部将们共同策划了一套精妙的计...
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计谋典故
在东汉末年烽火连天的乱世中,年轻的孙策,年仅十七岁,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公元199年,孙策的目标指向江北的卢江郡,这个地理位置险要,南有长江天险,北有淮水阻隔,攻守不易。

卢江的守将刘勋,实力雄厚,野心勃勃。孙策深知硬碰硬难以取胜,于是与部将们共同策划了一套精妙的计谋——调虎离山。孙策抓住刘勋贪婪的弱点,派使者送去厚礼,并在信中大肆吹捧刘勋的功绩,暗示自己愿与之结盟,以弱者的姿态恳求刘勋帮助平定上缭的侵扰。刘勋被孙策的示好和利益所诱,决定亲自率军攻打上缭,而忽视了后方的卢江郡。

孙策密切监视着刘勋的行动,见其主力已离开,卢江空虚,喜上心头。他果断地率领兵马,水陆并进,迅速占领了卢江,几乎未遇到有力抵抗。而刘勋在上缭的攻势受阻,得知孙策已夺取卢江,方知中计,悔之晚矣,只能黯然投奔曹操。这次调虎离山之计,不仅成功夺取了卢江,也揭示了孙策的智谋与胆识。2024-05-27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7:4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故事典故: 赤壁之战: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妙地使用了调虎离山计。他让关羽驾着赤兔马在曹军阵前虚晃一招,曹操误以为可以生擒关羽,于是命令全军追击,结果主力被引出强势区域,战斗力大大减弱,最终孙、刘联军赢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东晋的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也成功地运用了调虎离山计。

  •  宜美生活妙招 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计谋典故

    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计谋的典故如下:背景:东汉末年,孙策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势力逐渐壮大。公元199年,孙策将目标指向地理位置险要的卢江郡。计谋策划:卢江守将刘勋实力雄厚,孙策深知硬碰硬难以取胜,于是策划了调虎离山之计。他抓住刘勋贪婪的弱点,派使者送去厚礼,并在信中吹捧刘勋的功绩,暗示愿...

  •  谷艾文艺苑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历史典故:赵括轻出长平关:战国时,秦国用反间计使赵王撤换廉颇,派赵括迎战。秦将白起故意败退,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追击,最终将其大军包围并歼灭。韩世忠征讨刘忠:南宋初年,韩世忠征讨占据白面山的刘忠。他通过假装进攻吸引刘忠调集山上兵力,同时派出精兵趁虚占领中军了望台,最终使刘忠军心涣散,一举...

  • 孙策深知硬碰硬难以取胜,于是与部将们共同策划了一套精妙的计谋——调虎离山。孙策抓住刘勋贪婪的弱点,派使者送去厚礼,并在信中大肆吹捧刘勋的功绩,暗示自己愿与之结盟,以弱者的姿态恳求刘勋帮助平定上缭的侵扰。刘勋被孙策的示好和利益所诱,决定亲自率军攻打上缭,而忽视了后方的卢江郡。孙策密切监...

  •  文暄生活科普 《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此计运用此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按语】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