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晏子的典故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
有关晏子的典故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五四八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恰在此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齐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我又可以借机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了。
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晏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齐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殉而葬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随从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人骨,但是有所顾忌,便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杀死齐庄公后,崔杼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拥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兵内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为盟,表示效忠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
轮到晏婴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婴。晏婴从容举杯,义愤填膺地对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一饮而尽。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不可芥。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没奈他何,咬牙切齿地看着晏婴拂袖而去。
晏婴登上马车,车夫立刻快马加鞭,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以防不测。晏婴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地对车夫说:“安稳一点,不要失态。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在山上,可是它命却掌握在厨师那里。如今,我也像鹿一样。” 晏婴一路平安到家,最终也没遭到什么迫害。2009-07-24
事见《左传》之《晏子不死君难》:春秋齐庄公因淫乱被杀之后,晏子深明大义,从容不迫,他表示庄公不是为社稷而死,不必为其殉难,也不必因他而逃亡,但应当尽臣子之礼,于是冒者生命危险凭吊齐庄公

原文: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 《左传》)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
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
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
“民之望也,舍之得民。”2009-07-2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53: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没奈他何,咬牙切齿地看着晏婴拂袖而去。晏婴登上马车,车夫立刻快马加鞭,赶紧离开是非之地,以防不测。晏婴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地对车夫说:“安稳一点,不要失态。快了不一定就有活路,慢了也不见得就会死。鹿生长...

  •  汉匠文化 关于春秋战国外交家晏子的故事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晏子画像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

  •  liki天使 有关晏子的故事

    其实,车夫的妻子当初嫁给车夫,也不是真的瞎了眼,只是对车夫的期望值估计得太高了,明明自己嫁了车夫,却以为嫁了个宰相;于是一心一意盼着丈夫有朝一日成为晏子,很有些望“夫”成龙的味道。自此,看自得其乐的车夫,便很不顺眼了,于是,就有了隔阂、矛盾和异心,最后只得离婚了事,以便再嫁一个晏子,将来有个依靠。

  • "片言折狱"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晏子春秋》篇目。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晏子是齐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因为言辞直率,口才精湛而闻名于世。有一次,晏子被其他官员陷害,被控告犯有罪行。晏子被关押在监狱中,等待审判。在审判的时候,晏子只说了一句话:“齐国不涉乎此事。”意思是说,齐国与...

  •  巡音_111 求一个典故,大意是春秋战国还是什么年代,某人去了另一个国家,被告之他国的人在这个土地上偷盗。

    这是“晏子使楚”的典故。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