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的成语典故。

一、简述 1、狼狈为奸(拼音:láng bèi wéi ji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2、“狼狈为奸”本义是狼和狈合伙作恶(狈:传说中的一种野兽;为奸:做坏事),后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二、最早出处 1、狼...
狼狈为奸的成语典故。
狼狈为奸的成语典故具体如下:
一、简述
1、狼狈为奸(拼音:láng bèi wéi ji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
2、“狼狈为奸”本义是狼和狈合伙作恶(狈:传说中的一种野兽;为奸:做坏事),后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二、最早出处
1、狼,大如狗,苍色从作声诸窍皆沸……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于狼腿上,狈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临济郡西有狼冢。近世曾有人独行于野,遇狼数十头,其人窘急,遂登草积上。有两狼乃人穴中,负出一老狼。
2、老狼至,以口拔数茎草,群狼遂竟拨之。积将崩,遇猎者救之而免。其人相率掘此冢,得狼百余头杀之,疑老狼即狈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衍生典故: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明·黄道周《博物典汇》)。
3、后人根据以上故事提炼出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
三、成语寓意
1、传说狈失去了狼就不好自由行动,因此人们常称事情不顺为“狼狈”;但狼和狈在一起时,却可以相互利用,做更大的坏事,所以后人也常用“狼狈为奸”指一起合谋做坏事。

2、社会上经常有一些为非作歹的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做一些损人利己的坏事。应该极力打击这种恶劣行为,并积极勇敢地与他们作斗争。
四、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狼狈为奸”比喻恶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做坏事;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运用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五回》:“安禄山同李林甫狼狈为奸,今林甫死后,罪状昭著,安禄山心不自安,目前必有异谋。”
2023-12-0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2:51: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狼狈为奸的典故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狼与狈的特性:狼和狈被描述为一类相互依赖的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而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使得狈必须依靠狼才能行动,通常是将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合作偷羊: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羊圈既高又坚固。

  •  续煊郜冬梅 经典成语故事:狼狈为奸

    这种行为呀就是狼狈为奸,后来人们就用它来形容两个或几个人聚在一块儿,相互勾结去做坏事。 小朋友们,我们一定不能像他们那样,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合伙做坏事,不然也会被人称为狼狈为奸的。 经典成语故事:狼狈为奸 篇6 【汉字书写】:狼狈为奸 【汉语注音】:láng bèi wéi jiān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

  •  双冬莲yQ 狼狈为奸的成语故事

    在每一次偷羊的过程中,狼与狈需同心合作;若是没有合作就没有办法攀到羊圈,把羊拖走。後来的人就根据这段故事,把他引申为「狼狈为奸」的一句成语。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两个或许多人,在一起做坏事的情形就可以用「狼狈为奸」的成语来形容。假如在考试的时候,互相看来看去,互相作弊。这种...

  • 1、狼狈为奸(拼音:láng bèi wéi ji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2、“狼狈为奸”本义是狼和狈合伙作恶(狈:传说中的一种野兽;为奸:做坏事),后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二、最早出处 1、狼,大如狗...

  •  kkcel 狼狈为奸的故事有哪些

    狼狈为奸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只狼和一只狈一起来到牧民的羊圈外面准备偷羊吃,羊圈很高,它们跳不过去,于是想出一个办法,由狼站在狈的脖子上,狼用前脚去抓羊。这样狼伸出前爪狠狠地抓住一只羊拖出羊圈与狈一起享用美餐一顿。狼狈为奸的成语解释:【成语】: 狼狈为奸 【拼音】: láng bèi ...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