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狼狈为奸的典故如下:听当地的老农讲,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各个村庄还没有像现在的超市、食杂店、自选店等这些为老百姓服务的门店点。那时候,就靠走街串巷的人,拿个铃铛到各个村庄、屯落叫卖商品,人们把这样买货的人就叫卖货郎。有一天,这个货郎沿村走屯,货卖完了往回赶路。这时候天渐渐的...
狼狈为奸的典故
关于狼狈为奸的典故如下:
听当地的老农讲,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各个村庄还没有像现在的超市、食杂店、自选店等这些为老百姓服务的门店点。那时候,就靠走街串巷的人,拿个铃铛到各个村庄、屯落叫卖商品,人们把这样买货的人就叫卖货郎。
有一天,这个货郎沿村走屯,货卖完了往回赶路。这时候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货郎已经走得很累了。在从小团回到东河的时候,过去这一段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路,还有一段树林灌木路,要走上两三个小时。
刚刚走下庙岭的坡路,出了这片山林。就感觉到后面好像有啥跟着,这是第三神经的反应吧!就回过头望了一眼,发现就有一只与狗长相接近的动物。货郎心里马上咯噔一下,不好狼跟上来了。
货郎非常害怕,看样子这个狼想趁月色,在寻找攻击货郎的机会,好改善一下晚上的生活。货郎马上加快了脚步,一路奔跑。狼也一路紧追,货郎这时候也累的不行了,只要是货郎走不动路的时候,想坐下一休息,狼马上就会扑上来袭击。货郎看狼紧跟不舍,离家还很远。
当货郎正好走到了大队郊外,迈步到过去存放稻谷场院的时候。看见有一堆高高的谷草,货郎就爬上谷草堆进行躲避。货郎还不断地摇晃货郎鼓,想把这只狼驱走。狼根本不想走,一心一意地想办法,找个机会把货郎吃掉。
货郎在高草垛上不下来,狼也上不去,就这样相互对峙了好长时间。狼几次试验着往草垛上跳,由于草垛高,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时狼突然眉头一计涌上头来,偷偷的溜走了。
李货郎看到狼走了,怕狼有啥阴谋诡计。或者埋伏在草垛的旁边,等货郎从草垛下来在咬死他。就在草垛上又等了一会,等待确定狼确实是走了,在从草垛上下来。结果没过多一会,只见狼又回来了,背上驮着一个东西。
由于天黑,也看不清楚狼背上驮的是啥。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狼驮着这个东西,好像是没有前腿的狼。狼驮着这个东西,在草垛的周围走了一圈。只见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把嘴放在地面上,贴着地面嗷嗷地叫了几声(就现当于现在的给朋友发微信)。
不一会就来了十几只狼,把这个草垛子给包围了。狼驮着的那个没有腿的狼,先做了一个示范动作,用嘴叼起草垛上底边的谷草,然后放到比较远的地方。他的意思是告诉这些后来的狼,把这堆草垛的谷草给叼走,这个货郎不就从草垛上掉下来了吗?
好阴险的计谋,这是一般的狼所想不到的。就在这群狼正把草垛上的谷草叼走,眼看这货郎就要从草垛上掉下来的时候,忽然他想起他爷爷告诉他的一句话。不管是啥动物出现,他们都是怕火的。
并且在货郎临走的时候,给货郎带了一包火柴。货郎这时候赶紧把火柴拿出来,用货郎鼓的棒,挑起谷草把它点燃,并且把火把高举。在火光照耀下,货郎看到这些狼,饿的眼里都放着绿光。货郎就把火把,朝狼群扔去,狼都吓得匆忙跑了。
货郎赶紧从草垛上下来,一路小跑地回到了家。迈进门槛扔下货郎担子,倒在炕上就起不来了。这个动作表明,货郎被吓着了。过了好些时间以后,货郎慢慢地苏醒了。把在路上发生的一切,同座在他身边的爷爷讲了一遍。
他爷爷告诉他说,狼看你上了草垛,袭击不了你。马上走了后,狼驮回来的是狈,也是狼的一种。他们常常联合行动,狼驮着狈,狈的前边两个腿特别短,不能独立行走,狈要把前边的两个腿搭在狼的身上,仅靠后边的两只腿行走。
狈是在狼的后身上给狼出计谋,想办法。指挥狼在啥时候出击行动,采取啥办法获胜。获得猎物后,平均分配。就叫做狼狈为奸。
狼只有与狈为奸,才能猎捕或者获得食物,达到饱食果腹的目的。这次货郎被狼跟踪,如果没有他爷爷的事先想得周到,给他带上火柴,用以驱散狼群,那货郎早就被这帮狼,变成晚餐的美食了。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