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种桑灭国的典故

齐国齐恒公想吞并鲁梁两国,但自身实力又不足,于是采用了管子(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的计谋。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的比绸子厚实而粗糙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带头穿绨料衣服,形成示范效应。并...
鲁国种桑灭国的典故
齐国齐恒公想吞并鲁梁两国,但自身实力又不足,于是采用了管子(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的计谋。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的比绸子厚实而粗糙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带头穿绨料衣服,形成示范效应。并下令大臣们都必须改穿绨服。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看到王公贵族都穿绨服,百姓都纷纷穿绨料衣服。一时间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把绨运到齐国卖高价,而获取利润。鲁、梁二国财政"外汇"收入大涨,外贸顺差收入丰厚。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尝到舔头后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的主业。
过了一段时间后,眼看时机成熟,管仲又劝齐桓公突然改穿帛料衣服,也禁止百姓再穿绨,并关闭边境通商口岸,禁止贸易往来。鲁梁两国所生产的绨料顿时无人问津,变成废物。而国家粮食储备急缺,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腾飞,社会经济凋敝。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百姓怨声载道,无以为生。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不得不归顺齐国了。2021-02-23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41: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齐国齐恒公想吞并鲁梁两国,但自身实力又不足,于是采用了管子(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的计谋。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的比绸子厚实而粗糙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带头穿绨料衣服,形成示范效应。并下...

  •  7度冷空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展丝绸,行销他国,待他国效仿发展丝绸,齐国突然改种粮食,他国来借粮时,蒸熟再给

    典故:“种桑误国”齐恒公时,齐国由于襄公的失政而处于衰败的时期,急需谋求发展和稳定自身,周边 鲁、梁 等国都有一定的威胁。这个前提下 管仲 献策 齐恒公,要求全国上下都着绨料的衣服,而这种面料是鲁、梁的百姓擅长织作的,于是大量从这两个国家高价进口面料,这两个国家看到巨大的利润后,开...

  •  天府TV 因为粮食灭国的典故

    管仲先以粮灭鲁,后又以粮连灭楚国、鲁国、衡山国。具体故事如下:鲁国有一种特产叫鲁缟,做出的衣服非常有档次,于是管仲动员所有人,从皇帝到王公贵族,一律都要穿这种布料做成的衣服,引发鲁缟大卖;同时,粮食便宜卖,诱导农民放弃耕种,贩卖布匹。然后,当进入陈粮吃尽,新粮却未来之时,这种衣服被...

  •  快乐生活 因为粮食灭国的典故

    1. 管仲首先利用粮食策略影响了鲁国。他推广了鲁缟这种特制的布料,使得它成为时尚,从而大规模生产并销售。2. 管仲鼓励人们,包括国王和贵族,穿用鲁缟制成的衣服,这导致了对这种布料的需求激增。3. 同时,他故意降低粮食价格,吸引了农民放弃耕作,转而从事布匹贸易。4. 当鲁国的粮食储备耗尽,而新粮...

  •  Jasonaive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用计灭国的

    然后您再下令:‘国内所需的绨织品供应,只准由鲁国和梁国进口,严禁齐国人织绨’,用以刺激鲁、梁两国的农民,促使他们放弃种植粮食,改为种桑、养蚕和纺纱织绨。这样,我们就会有办法控制鲁国和梁国了。”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当时就给主管官府手工业的官吏下令:“在靠近鲁国和梁国的泰山南麓...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