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五次历史典故

三番五次是指明代时期的一种税收制度,也被称为“三番五次法”或“三分五次法”。明代的三番指的是商业税,原本是指海贸税,后来也包括内地的商业税。税率为7.5%。每次税期为三个月。明代的五次则是指田赋税,也被称为“政租法”。明代官员每五年评估土地的价值,并根据土地价值来确定税额。
三番五次历史典故
三番五次是指明代时期的一种税收制度,也被称为“三番五次法”或“三分五次法”。

明代的三番指的是商业税,原本是指海贸税,后来也包括内地的商业税。税率为7.5%。每次税期为三个月。

明代的五次则是指田赋税,也被称为“政租法”。明代官员每五年评估土地的价值,并根据土地价值来确定税额。税率为5%。

三番五次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国家财政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对商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一制度在明代后期逐渐走向衰落,使得明朝财政状况恶化,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2024-07-29
球球词典 阅读 33 次 更新于 2025-07-28 15:2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倍领趣闻 三番五次成语典故

    三番五次,sān fān wǔ cì,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正确发音为“次”;不能读作“chì”。“番”不能写作“翻”。近义词有“屡次三番”、“再三再四”。反义词则有“绝无仅...

  • 明代的五次则是指田赋税,也被称为“政租法”。明代官员每五年评估土地的价值,并根据土地价值来确定税额。税率为5%。三番五次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国家财政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对商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一制度在明代后期逐渐走向衰落,使得明朝财政状况恶化,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翡希信息咨询 三番五次的意思是什么

    出处:它出自元代郑德辉的《王粲登楼》第一折,原文是“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虽然原文中是“三番两次”,但“三番五次”与其意思相近,且更为常用。 成语特点: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固定短语,往往有明确的出处和典故,意思精辟且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这个成语的结构紧密,不能随意变动词序或...

  •  手机用户90328 三番五次的成语典故

    【出处】: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

  •  校企律说法 三番五次的意思是什么

    意为一再,多次。出自: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基本解释: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