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儒的典故有哪些

次年,方士卢生、侯生求仙失败后,私下议论秦始皇,携巨资逃亡。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下令搜捕方士,处决460人。焚书坑儒,焚即烧毁,坑即活埋,指焚毁典籍,坑杀书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212年分别焚书坑儒。《史记·卷121·儒林列传》记载,秦朝末年,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扶苏曾谏言:“天下...
垦儒的典故有哪些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齐国博士淳于越反对实行郡县制,主张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反驳,建议禁止百姓非议朝政,禁止私学。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之外的史书,没收不属于博士馆的《诗》、《书》等书籍,并对议论《诗》、《书》、非议朝廷者处死,禁止私学,学习法令者需由官吏指导。

次年,方士卢生、侯生求仙失败后,私下议论秦始皇,携巨资逃亡。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下令搜捕方士,处决460人。焚书坑儒,焚即烧毁,坑即活埋,指焚毁典籍,坑杀书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212年分别焚书坑儒。

《史记·卷121·儒林列传》记载,秦朝末年,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扶苏曾谏言:“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年,孔安国《〈尚书〉序》亦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亦言:“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焚书坑儒,是对古代典籍和学者的严重打击,六艺因此断绝。此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秦朝暴政的标志性事件之一。2024-10-31
球球词典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6:31: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焚书坑儒的典故说的是谁 焚书坑儒相关历史典故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以下是关于焚书坑儒的相关历史典故的详细解释:含义:焚书坑儒,意指焚毁典籍,坑杀书生。这一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来形容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极端打压。目的: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然而,他的做法被认为过于残暴,...

  •  宸辰游艺策划 焚书坑儒的典故说的是谁 焚书坑儒相关历史典故

    1、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2、焚书坑儒,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意指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中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孔安国《〈尚书〉序》),后人据此典故剪裁“焚书坑儒”一语成为成语。3、成语寓意:秦...

  •  宜美生活妙招 秦坑儒谷的典故

    秦坑儒谷的典故是关于秦始皇对方士儒生采取极端制裁措施的历史事件。一、事件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其中包括“焚书”和“坑儒”。焚书是为了消除不利于秦朝统治的书籍和思想,而坑儒则是对那些对秦始皇政策不满的方士儒生采取的严厉制裁措施。二、事件经过 相传,...

  • 次年,方士卢生、侯生求仙失败后,私下议论秦始皇,携巨资逃亡。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下令搜捕方士,处决460人。焚书坑儒,焚即烧毁,坑即活埋,指焚毁典籍,坑杀书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212年分别焚书坑儒。《史记·卷121·儒林列传》记载,秦朝末年,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扶苏曾谏言:“天下...

  •  宜美生活妙招 焚书坑儒的典故说的是谁 焚书坑儒相关历史典故

    焚书坑儒的典故说的是秦始皇。以下是关于焚书坑儒相关历史典故的详细解释:1. 主人公: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他在位期间为了统一思想,对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进行了压制。2. 成语含义:焚书坑儒是一则成语,意指焚毁典籍,坑杀书生。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带有贬义...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