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班门弄斧——假充内行的典故

发 音 bān mén nòng fǔ 释 义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 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示 例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
歇后语班门弄斧——假充内行的典故
从前,有个叫鲁班的人,以手巧闻名,被奉为匠师之祖。行家们对他敬重得五体投地。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 :“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搞,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 ,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 :“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班门弄斧
发 音 bān mén nòng fǔ
释 义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 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示 例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2006-06-04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这则成语的班是指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讽刺意。
这个成语来源于柳宗元《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诗》,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着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这天,梅之焕来到采石矶旁的李白墓,一看却心中大为不满,矶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写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诗句,那些写文章狗屁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竟在被称为“诗圣”的李白的墓上胡诌乱题,那些拙劣诗句的作者,又有什么脸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极!梅之焕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2006-06-0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2 03:28: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班门弄斧 发 音 bān mén nòng fǔ 释 义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 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示 例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

  • 班门弄斧---不自量力 或 班门弄斧---假充内行

  •  刚阳文化 班门弄斧歇后语的故事

    班门弄斧 歇后语 1.忘了师傅,2.假充内行,3.不自量力。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死后埋葬在采石矶(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明朝一位著名学者梅之涣,有次路过当涂,特意到采石矶去凭吊李白的`墓。在李白墓前,他发现游人留下了大量的诗句,其中许多都是写得非常拙劣的。梅之涣想到李白是一代诗人,...

  •  litao_2000 班门弄斧的歇后语

    班门弄斧---忘了师傅

  •  买fgh 歇后语: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假充内行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