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致祥 hé qì zhì xiáng 成语典故: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成语出处: 《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例句: 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和气致祥”的明验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4 讲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语典故: 人...
成语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
兄弟之间 孔融让梨
孝顺长辈 卧冰求鲤 黄香温席
夫妻恩爱 举案齐眉
长辈晚辈 游子吟》里有3个成语 意恐归迟 寸草春晖 儿行千里母担忧
团结友爱 肝胆相照 如兄如弟 管鲍之交 煮粥焚须
尊师重道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门墙桃李
我就瞬间想到这么多 不够说话2011-11-21
阖家美满
夫妻之间:琴瑟和谐
秦晋之好
伉俪情深
就叫宜家居吧。一语双关,既套用了《诗经》中的典故,家居又和家俱谐音。我认为不错呢。你看呢?
1
伯埙仲篪
bó xūn zhòng chí
成语典故: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2
和睦相处
hé mù xiāng chǔ
成语典故: 彼此和好地相处。
成语出处:
例句: 邻里之间应当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3
和气致祥
hé qì zhì xiáng
成语典故: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成语出处: 《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例句: 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和气致祥”的明验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4
讲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语典故: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
如埙如箎
rú xūn rú chí
成语典故: 埙: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箎: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象埙、箎的乐音一般和谐。比喻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 《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箎。”
6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语典故: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7
埙篪相和
xūn chí xiāng hè
成语典故: 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8
宜家宜室
yí jiā yí shì
成语典故: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9
宜室宜家
yí shì yí jiā
成语典故: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例句: 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
10
其他_
和睦\和美
家和万事兴
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天伦共享
天伦之乐2011-11-22
成语故事与主人公
1、完璧归赵(蔺相如)
2、负荆请罪(廉 颇)
3、四面楚歌(项 羽)
4、神机妙算(诸葛亮)
5、三顾茅庐(刘备)
6、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张飞)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入木三分(王羲之)
9、煮豆燃萁(曹植 )
10、精忠报国(岳飞 )
11、精兵简政(李鼎铭)
12、初出茅庐(诸葛亮)
13、 铁杵成针(李白 )
14、开卷有益(赵匡胤)
15、大公无私(祁黄羊)
16、一身是胆(赵云)
17、一鼓作气(曹刿)
18、胸有成竹(文与可)
19、围魏救赵(孙膑)
20、手不释卷(刘秀)
21、望梅止渴(曹操)
22、滥竽充数(南郭)
23、两袖清风(于谦)
24、单刀直入(关羽)
25、卧薪尝胆(勾践 )
26、破釜沉舟(项羽 )
27、乐不思蜀(刘禅 )
28、图穷匕现(荆轲 )
29、背水一战(韩信 )
30、指鹿为马(赵高 )
31、纸上谈兵(赵括 )
32、叶公好龙(叶公 )
33、南柯一梦(淳子棼)
34、东施效颦(东施 )
35、赴汤蹈火(晁错 )
36、江郎才尽(江郎 )
37、投笔从戎(班超 )
38、鹤立鸡群(嵇绍 )
3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40、不耻下问(孔圈)
41、笑里藏刀(李义府)
42、投笔从戎(班超)
43、不学无术(霍光)
44、兵不血刃(郭默)2011-11-22
兄弟之间 孔融让梨
孝顺长辈 黄香温席
夫妻恩爱 举案齐眉
长辈晚辈 儿行千里母担忧
团结友爱 肝胆相照 煮粥焚须
尊师重道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门墙桃李2011-11-22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今湖南、湖北)。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实力最强的要数曹操和袁绍,他们分别使用伎俩争取刘表,刘表总是口头应允,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在混乱的局势中观望踟蹰(chí chú)。
刘表的做法,引起他的属下不满。有一天,从事中郎韩嵩谏道:“曹、袁相持不下,将军举足轻重,应择善而从。若想有大作为,可乘两雄争斗之机举事;不然的话,也应择善而从。倘若继续犹豫暧昧,他们势必都会移恨于您,您也就无法保持中立了。”韩嵩又说:“曹操明哲,为天下贤俊所拥戴,势在必胜。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江汉,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刘表仍狐疑不决,他问道:“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您替我前去观察一下他们的动静虚实,如何?”韩嵩说:“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虽赴汤蹈火,死无所辞。如果将军已作出‘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死了。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了。”刘表听了,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师后,拜见了曹操。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侍中并任零陵太守。韩嵩前去向刘表辞行。
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叛逆,于是召集部属,并令军队守卫在厅堂内,准备当众处斩韩嵩。
韩嵩一进来,刘表就骂道:“韩嵩逆贼,竟敢叛我!”
韩嵩毫不畏惧,正气凛然地说:“嵩早已有言在先。今日之事,是将军负嵩,不是嵩负将军!”刘表顿时哑口无言。
刘表的妻子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韩嵩是本地颇有声势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众人难以服从。”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成语“赴汤蹈火”由此而来,意思是,即使是滚烫的汤、炽热的火,也敢于去践踏,比喻不避艰险。2012-06-30
望洋兴叹 井底之蛙 杞人忧天 守株待兔2012-05-21
只要看回家的诱惑,就可以了。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