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三个典故:1、胯下之辱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
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
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
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指极大的侮辱。三,气吞山河 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将项梁也趁势起兵。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项梁,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韩信跟了项羽,但是项羽本身军事能力超强,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担任一个小小的郎中。韩信终于失望了,他胸中满怀抱负,意欲匡扶山河社稷,却始终不能一...
三、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翻译:韩信就派出...